罗桂环

作品数:61被引量:25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宋代西方人栽培起源文明生物学史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医药学报》《中国科技史杂志》《人与生物圈》《中国农史》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杜鹃的前世今生被引量:4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45-51,共7页罗桂环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大突破项目“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第2期(Y621011017)。
在中国,杜鹃作为鸟类和花卉的一个通用名称,可谓非常独特的现象。众多的史籍记载表明,杜鹃原本为一种在中国几乎全境分布的鸟类名称,这种鸟的啼叫因其时令和特点,很早被当作农事安排的物候,故又称"布谷鸟"。杜鹃名称来源于古代巴蜀的一...
关键词:杜鹃 杜鹃花 杜鹃属 鸣叫 变化 
楼台有迹凭追忆 标本无言见沧桑
《人与生物圈》2019年第1期18-21,共4页罗桂环 
西方博物学家自19世纪下半叶来华后,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即开始搜集中国各地的自然物产和历史文物。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中国建立相关机构,以便收藏和研究标本资料,自然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这些博物馆开放度很小,对全中国来说影...
关键词:古生物 扭角羚 脊椎动物 博物馆 桑志华 
中国传统的“博物”与“多识”被引量:3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10-16,共7页罗桂环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大突破项目"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第二期(Y621011017)
大量的史实表明,从春秋时期孔夫子的提倡开始,中国古代学者一直重视"博物"和"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多识"强调应该多掌握动植物知识,它的内涵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对中国古代博物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质上,古代学者们积累...
关键词:博物 多识 动植物 厚生 
中国古代的博物与“多识”
《科学新闻》2017年第11期57-58,共2页罗桂环 
在长期的文明发展中,我国先人对周围的动植物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在塑造本民族的人生哲学和形成自己的动植物利用方式,乃至博物学传统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识以求 博物不惑 传说神农尝百草,开创了中国的农业和医药事业。其...
关键词:中国 古代 文明发展 利用方式 人生哲学 医药事业 生物资源 《周礼》 
杨梅栽培史略被引量:1
《古今农业》2017年第4期43-47,共5页罗桂环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知识创造与传播"项目资助
杨梅是特产于中国南方的一种水果,至今在浙江、福建山区仍有大量的野生种分布。根据考古资料和相关文献记载,它可能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至今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浙江可能是比较早栽培杨梅并在宋代已经形成产业的省份。
关键词:杨梅 栽培 起源 宋代 浙江 
柿树栽培起源考略被引量:5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6,共6页罗桂环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大项目"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
柿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果树。根据现在长江中上游四川、湖北等地油柿的分布,以及考古资料和相关的古文献记载,可以认为它是由油柿驯化而来,至今油柿还是中国南方常用作嫁接柿的砧木。柿树首先由四川、湖北等地栽培,已有2 000多年...
关键词: 起源 栽培史 
武夷山,百年模式标本地被引量:1
《人与生物圈》2016年第6期42-45,共4页罗桂环 方福清 黄宗伟 徐自坤 
早在19世纪中叶,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稞护区腹地就是闻名于世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中外生物学家已先后在此发现的模式标本达1 000多种(包括新亚种)。
关键词:模式标本 东南地区 新亚种 网络成员 褐头凤鹛 保护意义 福建假稠李 上海自然博物馆 动物标本 物种基因库 
中国油菜栽培起源考被引量:5
《古今农业》2015年第3期23-28,共6页罗桂环 
中国科学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项目”资助
油菜的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当时指的是油白菜,它主要见于浙江、江苏等江南省区栽培。芸苔原本可能是一种芥菜型油菜,将芸苔指为油菜始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后来油白菜又被称作“芸苔”,油菜和芸苔逐渐变成同义词。从明代开始我国...
关键词:油菜 起源 宋代 《本草纲目》 
甘露子的栽培起源和传播被引量:2
《中国农史》2014年第6期21-24,共4页罗桂环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资助项目
甘露子是原产我国的一种蔬菜,宋代的时候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浙江和江苏等地普遍栽培,此后栽培地域逐渐扩大到全国广大地区。我国西部地区仍有其野生种分布。它于十九世纪传入欧洲,深受法国等地民众的欢迎。
关键词:甘露子 宋代 起源 
中国古代的蚊香被引量:1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4年第3期326-332,共7页罗桂环 
基于传统的烧香和端午节的卫生习俗,以及对蚊子习性的了解,我国宋代发明了蚊香。当时称"蚊烟"或"蚊虫药",主要制作材料是艾草、雄黄和浮萍,产品类似线香,并出现专门的作坊。明清时期蚊香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原材料不断增多,包括阿魏...
关键词:发明 蚊香 端午 宋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