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墙上的斑点》焦灼伦理选择伍尔夫文学伦理学批评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群文天地》《文学教育》《群文天地(下半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从《墙上的斑点》看伍尔夫的意识流创作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年第2期63-63,共1页张文静 蔡佳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皆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其"重精神,轻物质"的观念深刻揭示了战时英国人的精神危机,更充分体现了作者非凡的创新能力及独特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伍尔夫 意识流创作 文学观念 
《红字》中红与黑的象征意义探微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2年第2期95-95,共1页蔡佳 杨薇 
不同于一贯的被认定是"象征森林"的地位,亦或是清白与罪恶对立的实质,文章从色彩方面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一定的探究,认为《红字》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实质上是一种来自于人性上的启发与最终归于光明和爱的主题。
关键词:《红字》   冲撞对立 人性哲学 
《幻魅集》诗歌的意象艺术
《文学教育》2012年第4期32-32,共1页杨薇 蔡佳 
本文以瓦雷里诗歌集《幻魅集》为例,主要从意象类型、意象组合两个方面讨论诗歌意象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瓦雷里 《幻魅集》 意象 
夏目漱石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2年第2期32-32,共1页蔡佳 张文静 
夏目漱石在他的中期作品"爱情三部曲"中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本文从小说的文本出发,结合夏目漱石有关"个人主义"的观点,对小说代表性人物进行了深入细致分析,认为尽管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们的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个...
关键词:夏目漱石 个人主义 知识分子 
从《墙上的斑点》看伍尔夫的意识流创作被引量:1
《群文天地》2011年第12期164-164,共1页张文静 蔡佳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皆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其“重精神,轻物质”的观念深刻揭示了战时英国人的精神危机,更充分体现了作者非凡的创新能力及独特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墙上的斑点》 伍尔夫 创作 意识流 现实主义小说 精神危机 审美意识 创新能力 
《紫色》中的女性同性之恋
《文学教育》2011年第14期98-99,共2页蔡佳 
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热点文本,本文试图从女性同性之恋的角度切入,分三个方面浅析《紫色》:首先,女性同性之恋——女性意识的觉醒;其次,女性同性之恋——对男权制的彻底粉碎;最后,女性同性之恋——同性和两...
关键词:《紫色》 女性意识 两性关系 
《午后四点》的叙事策略
《文学教育》2011年第12期100-101,共2页蔡佳 
纵观中外批评史,批评家们大多没能对法语女作家阿梅丽·诺冬及其作品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解读诺冬的代表作《午后四点》,发现小说的叙事策略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通篇用第一人称叙事,制造悬念并且召唤想象;第二,叙事节奏...
关键词:《午后四点》 叙事策略 元小说 
读《午后四点》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109-109,111,共2页蔡佳 
法语畅销书作家阿梅丽·诺冬的小说不像是小说,更像是幽默话剧。分析了其代表作《午后四点》的故事内容和对帕拉墨得斯夫妇的形象刻画与语言运用特点。
关键词:阿梅丽·诺冬 小说 《午后四点》 人物形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