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士杰

作品数:9被引量:5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联苯双酯制剂片剂滴丸体外释放度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药学学报》《中成药》《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诺氟沙星微粉化制剂溶出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7年第8期354-356,共3页刘玉玲 强华红 郭荣伟 谷士杰 
诺氟沙星经微粉化后,平均粒径为1.37μm。在实验选定的配方条件下,微粉化诺氟沙星颗粒显示较好的溶出特性,粘合剂和崩解剂对主药溶出速率的影响分别以阿拉伯胶及乳糖为最好。同时考察了不同的溶出介质对溶出的影响,主药在人工...
关键词:诺氟沙星 微粉化 溶出 
多索茶碱及其片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被引量:5
《药学学报》1996年第2期156-160,共5页刘春胜 何秀峰 王云萍 谷士杰 周同惠 
多索茶碱及其片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刘春胜,何秀峰,王云萍,谷士杰,周同惠(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多索茶碱(doxofylline)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痉挛的慢性阻塞性...
关键词:多索茶碱 片剂 高效液相色谱 呼吸系统药 
葛根素的溶解性及其络合助溶的研究被引量:39
《中国药学杂志》1993年第5期294-296,共3页王成 刘玉玲 谷士杰 
本文对葛根素溶解性及其络合助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葛根素和甲氧基葛根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1.11×10^(-2)mol/L和1.77×10^(-2)mol/L。将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测其溶解度则大于两者溶解度之和,提示两结构类似物之间有相互助溶作...
关键词:葛根素 溶解性 络合助溶 葛根 
运用正交设计优选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的合成工艺
《中国药学杂志》1993年第2期98-99,共2页刘玉玲 李桦 谷士杰 
本文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对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l)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改进,以95%乙醇代替传统的二氯甲烷作溶媒;聚乙烯吡咯烷酮及碘的投料量比为15:35(w/w);反应时间为2.0h;温度控制在沸点水平,改进后的方法反应完全,有效碘含量较高...
关键词:正交设计 聚乙烯 吡咯烷酮  
Determination of 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992年第1期75-78,共4页池华 刘玉玲 谷士杰 
本文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检测法(HPLC-RI)测定去氢表雄酮硫酸酯钠盐(DHA-S)及其制剂含量的方法。采用反相 ODS C_(18)色谱柱,乙腈-水(含0.8%磷酸和10μmol/L 四丁基氢氧化铵)作流动相,研究了色谱条件、回收率、检测限量及线性范围。
关键词: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 HPLC 
联苯双酯制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被引量:8
《药学学报》1990年第3期215-219,共5页谷士杰 王晓良 高文伟 乔培香 王爱国 强则银 宋振玉 
本文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联苯双酯制剂在动物及人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提示:滴丸的生物利用度较片剂等供试制剂明显提高,家兔口服后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滴丸是片剂的13~19倍,在人体内则较片剂提高2倍左右,在家兔、大鼠及人...
关键词:联苯双酯 生物利用度 滴丸 制剂 
几种一叶萩碱制剂体内吸收水平的测定与比较
《中国药学杂志》1990年第1期16-18,共3页陶忠华 谷士杰 
本文报道了一种简便、灵敏度较高的一叶秋碱(SCRN)制剂体内吸收的生物测定法。此法根据SCRN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会引起动物抽搐的特征,测得本批实验用鼠静注SCRN硝酸盐时的半数抽搐量(CD50^IV)为3.98mg/kg,并以此为基准...
关键词:一叶秋碱 生物测定 半数抽搐量 制剂 中枢神经兴奋剂 
联苯双酯制剂的物理分散状态及体外释放度被引量:2
《药学学报》1989年第11期859-864,共6页谷士杰 高文伟 乔培香 王爱国 强则银 
用X-射线衍射法,考察不同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系中联笨双酯的物理分散状态,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固体分散系为有限互溶固体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沉淀物为无定形粉末,脲共熔物为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热分析研究亦证实PEG 6000固体...
关键词:联苯双酯 片剂 滴丸 
口服中药制剂的调味被引量:1
《中成药》1984年第1期5-6,共2页谷士杰 
中药口服制剂调味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为掩盖许多中药的不适味,正确使用不同矫味剂是值得研究的。本文介绍了口服中药制剂矫味剂的选用及矫味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矫味剂 环糊精 中药制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