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贤良

作品数:21被引量:6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超临界水超临界二氧化碳气液两相流锅炉水冷壁内螺纹管更多>>
发文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金属学及工艺核科学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计算物理》《计算机仿真》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永磁驱动液态金属磁-电-流-热耦合特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25年第3期67-76,共10页雷贤良 郭汶沧 李智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20B2035)。
针对可靠、低成本的液态金属驱动方法仍十分缺乏的现状,利用旋转永磁本身磁场与导电流体中产生的错位感应磁场间的洛伦兹力来驱动液态金属,提出了磁-电-流-热的多物理场耦合计算的有限元仿真方法,构建了U型通道耦合分析模型,研究了气隙...
关键词:永磁驱动 液态金属 多物理场 洛伦兹力 
通道高度对翼型翅片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动力工程学报》2024年第6期837-843,871,共8页李德波 靳万龙 陈兆立 陈智豪 宋景慧 雷贤良 邓磊 车得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20B200381)。
基于通道几何尺寸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CHE)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通道高度对翼型翅片PCHE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道高度显著影响PCHE的紧凑性、阻力与传热性能;在相同雷诺数条件下(R_(e)=6000~14000),随着...
关键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通道高度 翼型翅片 流动传热性能 综合性能评价指标 
并联竖直上升通道内二氧化碳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4年第7期2726-2736,I0018,共12页邓越文 雷贤良 刘清江 刘书涵 吴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867218,U20B200381);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能源安全技术专项(HNKJ20-H87-04)。
先进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因具有紧凑、高效灵活的特点,在第三代光热系统和第四代核电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布雷顿循环系统中的流动不稳定性威胁着机组的安全运行。为研究竖直...
关键词:二氧化碳 流动不稳定性 并联管 界限热负荷 
竖直上升直肋管内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特性与肋结构优化被引量:1
《热力发电》2023年第11期1-9,共9页王亚慧 雷贤良 刘云帆 方寅 李雨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867218);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部科技项目(HNKJ20-H87-04)。
高性能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换热器是实现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高效紧凑化的关键核心设备,S-CO_(2)在光滑通道内换热系数较低,寻求高换热性能与低阻换热结构是发展高效紧凑式换热器的关键。采用五轴电火花成型技术制造出直肋管,...
关键词:直肋管 超临界二氧化碳 结构参数 强化传热 优化设计 
亚临界压力下二氧化碳传热特性及临界热流密度预测模型研究
《热力发电》2023年第11期29-36,共8页刘清江 雷贤良 刘吉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867218);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能源安全技术专项(HNKJ20-H87-04)。
二氧化碳(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有着紧凑、高效、灵活的特点在第三代光热系统和第四代核电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CO_(2)传热恶化现象影响着机组的安全运行。为研究竖直上升管内CO_(2)的传热恶化现象,在实验室建立了CO_(2)传热特...
关键词:二氧化碳 传热恶化 临界热流密度 预测关联式 
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水中动态腐蚀特性被引量:1
《材料工程》2023年第11期61-70,共10页刘云帆 雷贤良 苟灵通 李德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B060440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资助项目(2019MK071)。
采用超临界流体静、动态腐蚀实验平台,对Q235,304,316L,P91,N80,3Cr13六种材料在超临界水拟临界区(22.5 MPa,375.6℃)和类气相区(22.5 MPa,407.6℃)环境下进行72 h的静态及动态腐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在超临界水环境中的动态腐蚀...
关键词:超临界水 金属材料 动态腐蚀 腐蚀机理 
金属材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内腐蚀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1
《热力发电》2023年第10期1-12,共12页雷贤良 刘云帆 胡运生 李德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9MK071)。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循环发电技术因其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热力发电领域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性前沿技术,由于十分苛刻的工作环境,S-CO_(2)易造成设备材料腐蚀。为确保S-CO_(2)系统安全有效地运行,首先介绍了S-CO_(2)布雷...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 金属材料 腐蚀机理 
压缩机透平分轴布置的超临界CO_(2)简单回热循环动态特性被引量:3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3年第11期4116-4126,共11页张一帆 李红智 刘岗 杨玉 李凯伦 周毓佳 雷贤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B1501004);西安热工院科研基金项目(TA-22-TYK10)。
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配合高温颗粒储热系统,被认为是新一代光热发电机组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深入研究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动态特性,是实现新一代光热发电机组高效、灵活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该文以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
关键词:超临界CO_(2) 太阳能热发电 动态仿真模型 阶跃扰动 动态特性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热力发电》2023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雷贤良 张一帆 孙恩慧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势在必行。伴随新能源比例的不断提升,传统热力发电技术在发电效率、灵活性和碳排放指标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当前能源转型的需要,亟需一种变革性热力发电技术,从而显著提升发电效...
关键词:热力发电 发电效率 碳排放指标 新型电力 新能源 变革性 发电技术 能源转型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液态金属耦合换热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热力发电》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雷贤良 刘清江 刘书涵 方寅 王海军 崔大伟 张一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867218);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部科技项目(HNKJ20-H87-04)。
液态金属快堆/太阳能光热系统与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深度融合,必将引领能源动力领域革命性发展。由于液态金属与S-CO_(2)的特殊物理性质,液态金属普朗特数远低于常规流体,S-CO_(2)的物理性质奇异性变化,其流动...
关键词:液态金属 超临界二氧化碳 流动换热 铅冷快堆 钠冷快堆 太阳能光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