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锋

作品数:16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春秋时期春秋可行性旅游周代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黑龙江史志》《文教资料》《经济研究导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成康盛世之成因被引量:1
《科学.经济.社会》2014年第3期161-164,共4页任晓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周王室赏赐礼制研究"(10BZS009);陕西省教育厅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炎黄文化与周秦文化关系研究"(09JZ021)研究成果
"成康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成康期间君臣以史为鉴的忧患意识、重民惠民的民本意识、君明臣贤的进取意识、崇尚道德的教化意识和明德慎罚的法治意识是缔造盛世的主要动因。
关键词:西周 成王 康王 盛世 
哲学视野下的春秋社会僭礼现象审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45-49,共5页任晓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10BZS009);宝鸡文理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成果(ZK0891)
僭礼是春秋社会十分普遍的现象。旧传统维护者极力反对,将其视为社会发展中的"恶"。但正是这种"恶"及由此引发的大国争霸、大夫争权、血缘关系淡漠、宗法制度破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恶”动力说 春秋社会 僭礼 变革 
“亡秦者胡也”新解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51-55,共5页任晓锋 
"亡秦者胡也"中的"胡",既不是指当时的少数民族———匈奴,更不是指秦二世胡亥,而是暗指秦朝,是时人对秦朝的蔑称,反映了不堪忍受秦朝暴政,渴望秦朝灭亡的诅咒心理。
关键词:秦朝  谶语 
周代宗庙尸祭礼仪考论
《科学.经济.社会》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任晓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周王室赏赐礼制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0BZS009)
尸祭是以活人为对象,代替祖先接受祭祀、享用祭品的礼仪活动,其起源应与原始社会祖先崇拜和灵魂观念有关。西周宗庙尸祭礼仪非常隆重,但具体礼仪过于繁缛琐屑,乃至淹没在春秋社会变革的浪潮之中,从此社会上层尸祭礼仪迅速衰落,至战国终...
关键词:周代 宗庙 尸祭 
略论西汉太学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第4期13-14,共2页任晓锋 
太学是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正式设立于汉武帝时代。虽然西汉时代的太学仍处于初创阶段,但在博士及弟子选拔、弟子考核、弟子仕进等方面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和严格程序,为后来中国官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当然,西汉太学在教...
关键词:西汉 汉武帝 太学 官办 
宝鸡旅游以炎帝文化为品牌可行性分析及对策被引量:1
《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4期178-179,共2页任晓锋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炎黄文化与周秦文化关系研究"成果之一(09JZ021)
旅游被誉之为朝阳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立竿见影。宝鸡交通便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加上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发展旅游得天独厚。发展旅游必须树立品牌意识,炎帝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宝鸡是炎帝故里,以此为品牌定会培育出宝鸡旅游产业的地...
关键词:宝鸡 炎帝文化 旅游 品牌 
从周代考古墓葬出土礼器看列鼎制度被引量:1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22-26,共5页任晓锋 
从周代考古墓葬出土青铜鼎,大致可看出列鼎制度形成发展之脉络。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为列鼎制度萌芽阶段,此时同级贵族列鼎多寡不一,尚未形成定制;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为列鼎制度的正式形成与规范阶段,部分墓葬列鼎数和文献上所记载的"...
关键词:周代 墓葬 列鼎 
《左传》饥荒救助探微被引量:1
《农业考古》2011年第1期292-294,308,共3页任晓锋 
春秋时期饥荒现象屡见不鲜,人们勇敢面对,展开了与自然灾害的抗争。诸侯国内通过国家赈济、贵族借贷等形式进行自救,同时出于道义或盟约规定,其它诸侯国也提供粮食,积极援助受灾国。《左传》中所反映的春秋时代人们救助饥荒的思想和实...
关键词:《左传》 饥荒 春秋时期 自然灾害 实践经验 粮食 
孔子消费思想略论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11年第5期124-125,共2页任晓锋 
孔子消费思想明显表现出以礼为原则和崇尚节俭的特点,以礼为原则实质上主张的是一种等级消费,崇尚节俭则是在守礼前提下倡导的一种消费倾向。孔子衡量消费"奢"与"俭"的标准,归根结底依然是礼,当节俭的消费理念与以礼为原则的消费观...
关键词:孔子消费思想  节俭 
春秋时期“礼”的分化与地位的隆升
《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151-154,共4页任晓锋 
宝鸡文理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春秋时期礼制运行状况研究"(项目编号:2K0891)的阶段性成果
以"礼坏乐崩"形容春秋社会剧变,不利于正确认识评价礼的作用与价值。春秋社会频频僭礼、违礼的现象背后,孕育了礼的重大变化,内容上与仪相区分,地位陡然隆升,备受社会瞩目,成为统治者治国定邦和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关键词:春秋  分化 隆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