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小盼

作品数:14被引量:7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更多>>
发文主题:青铜黄铜遗址出土出土金相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金属学及工艺理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有色金属(冶炼部分)》《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电子显微学报》《南方文物》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重庆忠县洞天堡墓地出土西汉青铜钫的腐蚀研究被引量:2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0年第2期57-63,共7页凡小盼 付文斌 曾燕 赵雄伟 
为了解重庆洞天堡墓地出土青铜器的保存状况、腐蚀产物种类和埋藏环境特征等,并探索其锈蚀成因,为即将进行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重庆忠县洞天堡墓地出土青铜钫...
关键词:青铜 腐蚀产物 微生物 拉曼 
重庆余家坝遗址出土战国青铜剑腐蚀产物的无损原位分析被引量:3
《光散射学报》2019年第2期185-191,共7页王洪敏 凡小盼 王青 王永威 
余家坝遗址位于重庆市开州区(原开县)渠口镇钦云村余家坝东北部,是重庆三峡库区最重要的巴人遗存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该遗址被发现以后,先后进行四次发掘,出土随葬品中以青铜兵器为特色。本文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对重庆...
关键词:余家坝 腐蚀产物 无损分析 铜剑 
重庆石柱砖瓦溪遗址出土西汉青铜器腐蚀产物分析被引量:5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9年第1期65-71,共7页凡小盼 赵雄伟 何玢华 袁泉 
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对重庆石柱县砖瓦溪遗址出土的4件青铜器残片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和锈蚀成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除孔雀石、蓝铜矿、白铅矿和赤铜矿等常见的腐蚀产物外,4件青铜器的锈蚀物中均发...
关键词:青铜 砖瓦溪 铅腐蚀 砷铅矿 磷氯铅矿 
一青铜耳杯锈蚀的拉曼光谱分析被引量:5
《光散射学报》2017年第2期148-152,共5页凡小盼 赵雄伟 温小华 
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4jcyjA00021)
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对重庆市云阳县丝栗包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耳杯的锈蚀产物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该耳杯的锈蚀物主要有:磷氯铅矿(Pb_5(PO_4)_3Cl)、白铅矿(PbCO_3)、氧化铅(PbO)、赤铜矿(Cu_2O)、孔雀石(C...
关键词:青铜 磷氯铅矿 白铅矿 拉曼光谱 
云阳丝栗包遗址出土汉代青铜耳杯锈蚀的扫描电镜分析被引量:3
《电子显微学报》2017年第3期258-263,共6页凡小盼 赵雄伟 赵卓 温小华 
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No.cstc2014jcyj A0002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和三维视频显微镜对云阳丝栗包遗址出土两件汉代青铜耳杯的锈蚀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青铜耳杯锈蚀层主要含铅、铜、磷和氯等元素且锈蚀层存在铅、磷富集现象;铅、磷和氯以磷氯铅矿的形式存...
关键词:青铜 磷氯铅矿  
史前黄铜器及其冶炼工艺被引量:5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年第8期142-150,共9页凡小盼 赵雄伟 
重庆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BS40)的资助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共发现了公元前5千纪至公元前2千纪早期的黄铜制品约40余件,分布在爱琴海、两河流域、波斯湾、伊朗、中亚和中国等地。将这些黄铜制品的检测结果及其冶炼工艺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后,得出以下推论:(1)黄铜与砷铜一样,...
关键词:史前黄铜 混合矿  固体还原工艺 
混合矿模拟冶炼黄铜对比试验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4年第12期7-10,共4页凡小盼 赵雄伟 赵卓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2012BS40)
选用4种铜矿进行混合矿模拟冶炼黄铜对比试验,并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等技术对矿石、黄铜样品和试验残渣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4组模拟试验获得的黄铜主要含铜、锌和铅3种...
关键词:孔雀石 炉甘石 黄铜 模拟试验 
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技术在早期黄铜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电子显微学报》2014年第4期349-356,共8页凡小盼 赵雄伟 高强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No.2012BS40)
利用同步辐射硬X射线荧光微束技术,对模拟实验获得的熔融黄铜、固态还原反应生成的黄铜和姜寨黄铜片(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金属)进行微区扫描测定,获取了锌、铅元素的面分布信息。结果表明:姜寨黄铜片的铅、锌分布规律与固态还原反应生成...
关键词:同步辐射 黄铜 固态还原 
新石器时期人造石灰的判别方法研究被引量:11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第3期635-639,共5页李乃胜 何努 汪丽华 凡小盼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1013505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KJCX-No4)资助
考古发掘表明,我国新石器晚期已经大量使用"白灰面"建筑涂料,这种建筑涂料,不仅坚固、美观、卫生,而且有一定的防潮作用,考古学家推测,这种建筑涂料很可能就是我国早期人工烧制的石灰。为此,本工作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取自陶寺遗址...
关键词:“白灰面” “白条石” 红外 
河南贾湖遗址考古地层分析被引量:4
《江汉考古》2011年第1期101-108,共8页凡小盼 秦颍 姚政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135050);国家文博类基金(2001042)资助
贾湖遗址是属于裴李岗文化的一个重要遗址,是目前所见的中原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本文主要通过贾湖遗址T107B和T43两个剖面样品的粒度分析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来推测当时的环境;并以该遗址为例,尝试利用地球化学多元统计分析...
关键词:贾湖 粒度 元素分析 环境考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