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作品数:7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艺术追求挡板当代中国审美文化长篇背光板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生活(中旬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29-33,共5页刘静 秦凤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化语境中新世纪以来的文艺审美实践研究"(13BZW027)
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研究摆脱了最初的"命名的焦虑",对网络文学特征、网络文学生态等的研究不断深化。然而,回顾网络文学的研究历程就会发现,仍然存在着基于"形而上"的概念界定进行演绎,忽视了对具体文本的分析,把网络文学的特征和网络...
关键词:新世纪 网络文学 概念 特征 生态 批判 反思 
社会学维度的审美文化阐扬——评李红春博士新著《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89-90,共2页何志钧 刘静 
1990年代以来的审美文化研究与新时期之初兴起的审美主义潮流有很大不同,它切合了新的时代语境,使美学研究贴近了现实人生和市井大众。李红春博士的新著《自由空间与审美话语:社会领域分化中的当代中国审美文化》致力于解决审美文化研...
关键词:当代中国审美文化 社会学维度 私人领域 
浅谈后理论时代的文艺理论变化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5年第4期137-137,共1页刘静 
文艺理论界近年来“理论之后”“理论之死”等论调频频出现,“后理论”顺应时代趋势走进人们视域。后理论并非对理论的拒斥,而是对即将到来的理论的昭示。面对文艺理论的各种变化对文学之维和文学问题关注与回应,是后理论时代文艺理...
关键词:后理论时代 文艺理论 反思 变化 
浅析《九曲回肠》的艺术追求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年第11期1-1,11,共2页刘静 何志钧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化语境中新世纪以来的文艺审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13BZW027).
《九曲回肠》显示了作家陈占敏扎根泥土、守护心灵的同时凌厉地激扬作品叙事技法的努力。作品中两条线索并非齐头并进,而是繁简有度、互为掩映。他的小说创作有着一条较为清晰的延展脉络,叙事技巧的日趋成熟和老到。其中一以贯之的是...
关键词:九曲回肠 叙事线索 叙事技法 
评析贾平凹长篇新作《带灯》的创作风格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年第11期10-11,共2页刘静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化语境中新世纪以来的文艺审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13BZW027).
《带灯》是一部绝望与希望交织的小说,是一部理想与现实碰撞的英雄赞歌,它全面展示了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世界的当代困境,但反过来它又通过对带灯这个散发理想光芒的基层乡镇干部的人物塑造,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审美理想,并试...
关键词:贾平凹 带灯 创作风格 
汉语语言文字数值规范化探讨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年第2期83-84,共2页刘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自发布以来,在各类出版物上得到广泛应用,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但是标准本身仍存在一些问题,某些规定仍值得再加商榷,有必要对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分...
关键词:语言规范 国家标准 数字用法 
“无所不工”的“天下至文”——论《西厢记》语言艺术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年第11期73-75,共3页刘静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造就诗情画意的境界。剧中人物语言各具特性,见情见性,生动传神。雅语与俗语交互运用,使曲词...
关键词:西厢记 语言艺术 文采 个性化 雅语 俗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