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进

作品数:10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新闻叙事记者媒介融合网络新闻叙事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媒体时代》《新闻前哨》《传媒观察》《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网络新闻叙述者刍议被引量: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2-117,共6页华进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1WB026)
任何叙事文都必然反映出一定的陈述行为主体———叙述者。叙述者是叙事学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网络新闻,作为媒介变革大语境下诞生的典型叙事文本,也必然存在"谁在讲述"的问题。网络新闻叙述者的特殊性体现在:典型的主体间性;新型的...
关键词:叙述者 新闻叙述者 网络新闻 
从三种力量透视网络媒介的民主潜能
《青年记者》2013年第05Z期67-68,共2页华进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具有三种力量:普及信息生产工具;普及信息传播工具;实现信息供需的相连。本文从这三种力量入手,具体剖析网络传播环境下"媒介化民主何以可能"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媒介 信息传播工具 媒介化 信息生产 公众表达 互联网经济 意见领袖 网络舆论监督 舆论场 信息匮乏 
媒介融合时代记者个人微博叙事的伦理困境被引量:4
《编辑之友》2013年第4期45-47,共3页华进 
媒介融合趋势改变了传播领域的生态环境,传统媒体的记者开始在商业网站的微博平台中亮相,然而,个人微博叙事是否也应遵守职业伦理?个人微博的私人属性、组织属性和公共属性到底如何区分?文章从记者、受众和媒介三个不同层面来解读。
关键词:媒介融合 记者微博 伦理 困境 
数码语境下新闻叙事的转型被引量:3
《当代传播》2013年第2期27-29,共3页华进 
媒介不仅是叙事的手段,影响叙事的方式,左右叙事的观念。网络媒介有着区别于传统媒介的鲜明特征,这种特性深刻地影响了新闻叙事的方方面面,甚至对传统叙事学观念进行了重构。与此同时,叙事学也在媒介变革的大背景下不断转换范式,并最终...
关键词:数码叙事学 网络叙事 新闻叙事 交互性叙事 转型 
窗口·微内容·标题轴:网络新闻结构新解
《青年记者》2013年第02Z期62-63,共2页华进 
在互联网语境下,新闻叙事已经由对新闻事件的原创性采写为主,转变为对新闻信息的创造性管理为主。明确网络新闻文本,是在何种结构原则的规范下以何种结构模式来叙事,目的是丰富新闻的叙事手法,为网络新闻改革提供借鉴。网络新闻的结构...
关键词:网络新闻 新闻文本 新闻叙事 结构原则 叙事结构 叙事手法 消息来源 《扬子晚报》 新闻结构 超文本 
Web3.0时代纸质传媒新闻叙事转型初探被引量:1
《新闻前哨》2013年第2期23-25,共3页孙发友 华进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纸质媒体的转型与升级"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号:2011WB026
媒介即讯息。网络不仅对我们的舆论结构、社会结构及意识形态结构造成了巨大影响,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对于纸质传媒而言,网络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微博的出现更是对它传统的生存与发展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社会语境...
关键词:WEB3 0时代 纸媒 新闻叙事 转型 
记者微博的困惑与问责被引量:1
《传媒观察》2013年第1期14-16,共3页华进 曹爱民 
记者微博是以个人身份还是以职业身份发言?这是记者微博面临的现实困惑。记者微博是专业媒体与社交媒体业务对接、融合发展的有效平台,记者微博的问责和管理应该按照尊重记者言论自由、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公共利益高于一切这三项原...
关键词:记者微博 困惑 问责原则 言论自由 
当代网络传播与政治民主化关系的反思被引量:1
《东南传播》2012年第12期5-7,共3页华进 
网络媒介为政治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彰显了民主的潜能。但是,在看到网络媒介这种民主潜能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在网络传播环境中,不仅存在着权力与商业的侵蚀、数字与技术的鸿沟,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主的发...
关键词:网络传播 政治民主 媒体鄙视 情绪性民主 
从母题看新闻叙事中的原型因素被引量:2
《媒体时代》2012年第11期58-61,共4页华进 
新闻信息之所以能迅速地在人群中散播,并形成一定的舆论,这与新闻中所蕴涵的原型因素密切相关。新闻叙事中存在大量母题原型,这些母题体现了人们内心的"深层动机",它们决定了哪些事件能激活大脑的兴奋中枢。文章从母题出发,探讨新闻叙...
关键词:母题 原型 新闻叙事 
论新形势下广播媒体新闻评论员的培养——以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队伍为例被引量:3
《现代视听》2012年第10期15-18,共4页华进 
文章通过对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队伍三年内变化趋势的分析,为新形式下广播媒体新闻评论员的培养提出建议:提高评论员的"即时评论力";培养记者型评论员;培养本媒体专属评论员;改变评论员队伍良莠不齐的状况,提高评论员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中国之声 广播媒体 即时评论力 记者型评论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