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娟

作品数:30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新乡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语言特色小说创作《金锁记》《边城》笔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建设》《山花(下半月)》《神州》《美与时代(美学)(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与变迁被引量:1
《新乡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42-44,共3页吴世娟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数字媒体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新媒体环境给文化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化集聚了各种民族的特质,也是各民族在思想上和观念上的结晶。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媒体,新媒...
关键词:文化传播 新媒体 发展 变迁 
从佟振保自我价值认同的瓦解看传统男权观念的颠覆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6Z期48-48,共1页吴世娟 
在张爱玲笔下的众多男性形象中,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无疑是作者挖掘的最深刻、塑造的最丰满的一个。他努力的在建构一个符合传统社会观念的"对的世界",在两性关系上要掌握绝对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
关键词:红玫瑰与白玫瑰 佟振保 男权观念 颠覆 
浅析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
《文学教育(中)》2014年第6期59-59,共1页吴世娟 
张爱玲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众多姿态各异的男性形象。在她的笔下,这些男性都是扭曲和残缺的,他们或是在权威家庭中缺席,或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去势和弱化状态。张爱玲对传统男性的权威性和主体性地位进行了无情地嘲讽和否定,彻底消解了...
关键词:张爱玲 男权 消解 男性观 
浅谈《倾城之恋》的电影改编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5X期126-126,共1页吴世娟 
电影改编是一种新的艺术创造,改编名著需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把握作品的精髓。香港导演许鞍华在1984年将张爱玲的名篇《倾城之恋》搬上了银屏,虽然导演在故事情节、人物对白等问题上都"死忠"于原著,但是却没能准确抓住原著所要...
关键词:张爱玲 倾城之恋 电影 改编 
论小说《半生缘》中悲剧性文学色彩的电影艺术价值
《山花(下半月)》2014年第5期150-151,共2页吴世娟 
原名《十八春》的《半生缘》是张爱玲小说中最具言情小说形式的一部。尽管其实质仍一如她的其他作品,浓郁的一片苍苍悲凉。张爱玲作出展望未来的姿态,但实际上,她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人,未来仍在黑暗中。许鞍华导演的气质正符合张爱玲...
关键词:《半生缘》 小说形式 艺术价值 文学色彩 电影 悲剧性 张爱玲小说 《十八春》 
《金锁记》与《怨女》的文本比较
《文学教育(中)》2014年第5期35-35,共1页吴世娟 
张爱玲的两部小说《金锁记》和《怨女》,是运用同一素材创作出来的但又迥乎不同的两个故事。《怨女》的主人公银娣相比《金锁记》中的"疯狂"的曹七巧呈现出"常态化"特征,这种改写反映了张爱玲对创作风格的自觉追求,是张爱玲一贯的苍凉...
关键词:《金锁记》 《怨女》 改写动机 人物形象 主题意蕴 
从《沉香屑·第一炉香》看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堕落
《参花(上)》2014年第4期148-148,共1页吴世娟 
发表于1943年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小说讲述了葛薇龙“出走”后,由单纯女学生堕落为交际花的故事,张爱玲通过对葛薇龙堕落的原因、过程和必然结局的剖析,反映了她对上世纪30、40年代后女性生存问题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张爱玲 女性出走 引诱者 人性 
六六长篇小说情感叙事研究
《长城》2014年第03X期18-19,共2页吴世娟 
一、代表作品作为当代著名小说家,六六的小说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由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更是部部热播。其小说以家长里短的故事线索揭露了深刻的社会发展现状,娓娓道来的故事蕴含着一个个发人深省的道理。由腾华弢执导、六六主笔、海清...
关键词:社会发展现状 著名小说家 叙事研究 海清 国产剧 张嘉 双面胶 小资 还珠格格 东北人 
对沈从文作品《边城》美的探究被引量:1
《山花(下半月)》2014年第1期137-138,共2页吴世娟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边城》无意讲述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也不醉心于揭示其性格的复杂矛盾性或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文中人物性格纯粹、单一,且始终未变。人物在美妙自然与人性美的阐述下退居至次要...
关键词:《边城》 沈从文 作品 代表作家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现代文学 美好人性 
五四时期新女性悲剧根源探析——以《伤逝》与《五四遗事》为例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1X期22-22,共1页吴世娟 
鲁迅的《伤逝》和张爱玲的《五四遗事》都是讲述了五四新女性争取女性解放和婚姻自由,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的爱情悲剧。两部小说以不同的视角,为我们分析了造成五四新女性斗争失败的悲剧根源,对当时女性解放运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体现了两...
关键词:伤逝 五四遗事 新女性 悲剧根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