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萍

作品数:33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女性主义伍尔夫女性广告传播性别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新闻爱好者(下半月)》《当代文坛》《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新闻研究导刊》更多>>
所获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融媒体时代广播剧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丝路之声系列广播剧为例被引量: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孙萍萍 殷晨 
渭南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专项):乡村文化振兴与地方高校文化育人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2022ZS33);渭南师范学院乡村振兴科研项目:尧头窑--中国陶瓷文化研学方案设计(2023XZ05)。
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传媒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听觉文化研究的兴起,以声音传播为物质载体的广播剧借助各种社交媒体及网络音频客户端快速融入普通百姓的精神消费中,在文化宣传、价值引领、道德塑造、审美教育等方...
关键词:广播剧 融媒体时代 乡村文化振兴 
合阳“花花”:基于当地女性生活史的考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80-85,共6页孙萍萍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新文科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2020JYKX014)。
合阳“花花”是流传于陕西合阳一带的民间歌谣。它的创作群体主要是忙碌于灶台炕头、田间地头的底层劳动妇女,她们传承并创新着“花花”的内容,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表述着她们的日常生活、人生经历及生活感悟。歌谣“花花”反映着...
关键词:“花花” 民间歌谣 女性生活史 
“路遥热”中的“冷”思考
《当代文坛》2020年第5期212-216,共5页孙萍萍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路遥作品为媒介的陕西文化形象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J023。
近年来,对路遥的研究、纪念、缅怀不断升温,在路遥诞辰70周年前后形成热潮。然而,已往认知中的刻板印象、媒体不加辨别的传播、公众缺少理性的推崇、读者对文本的浅读,造成了作家作品传播中的“神圣化”“传奇化”“浅表化”,也限制了...
关键词:路遥 “路遥热” 文学史地位 传播和接受 
论《长安十二时辰》对唐长安城市文化的影视呈现被引量:2
《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第6期114-115,共2页孙萍萍 
陕西省社科界2019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新形象的影视建构和传播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Z055。
根据小说《长安十二时辰》改编的同名网络剧深受观众的喜爱,导演和编剧将一个现代版的反恐故事挪移到了古代的盛都长安,而且在城市的布局、人物的造型以及语言服饰等方面尽量还原历史,使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随着剧作领略了古都长安...
关键词:《长安十二时辰》 网络剧 城市文化 
路遥生平的细节考证和史料辨析——从几本路遥传记谈起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19年第5期90-96,共7页孙萍萍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秦东历史文化资源的影视传播研究(17JZ030);2019年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四十年来路遥小说的传播与接受研究(2019Z053)
路遥的生平研究,明显地滞后于路遥小说的出版、阅读和研究。目前,路遥的生平传记有6本,第一本是航宇的《路遥在最后的日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详细记录了路遥生命的最后历程;第二本是王西平、李星、李国平的《路遥评传》...
关键词:史料辨析 
还原平凡世界里真实的路遥——三本路遥传记的比较阅读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第3期40-46,共7页孙萍萍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秦东历史文化资源的影视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7JZ030);2019年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四十年来路遥小说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项目编号:2019Z053)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出版的三本路遥传记是:厚夫的《路遥传——重新开启平凡的世界》、张艳茜的《路遥传》和王刚的《路遥年谱》。三本传记完整、清晰、客观地记录了作家生平,回应了路遥一生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有争议的说法,引用资料丰富而翔实。比...
关键词:路遥 《路遥传》 《路遥年谱》 作家传记 
论古代女扮男装题材文学创作的发展及其性别启蒙意义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83-87,共5页孙萍萍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7JZ030)
在以男性为主的历史叙述中,女性一直处于失语状态,被遮蔽、被代言。女扮男装题材文学创作的出现和发展反证了中国古代性别制度对女性作为“人”的权利的束缚与压制。此类作品塑造了一群才华出众、挑战性别陈规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客观地...
关键词:女扮男装 文学发展 性别启蒙 
论地方非遗文化的影视传播策略——以《渭南市百集非遗电视系列片》为例被引量:2
《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4期5-6,共2页孙萍萍 
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秦东历史文化资源的影视传播研究(17JZ030);2019年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新形象的影视建构与传播研究(2019Z055)
在以视听文化形态为主的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播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影像艺术、网络媒介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知名度较低的各地方非遗文化项目。在非遗文化的影视传播实践中,首先,"纪实性"是应该坚守的本质特征;其次,多视角叙述,特别应以各...
关键词:非遗 影视传播 渭南 电视系列片 
论项羽形象的影视传播被引量: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1期55-59,66,共6页孙萍萍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类育苗项目:中国神话传说的影视改编研究(16SKYM21)
司马迁的《项羽本纪》最早记载了项羽的英雄事迹。之后,项羽形象分别出现在历史叙事、文学叙事及影像叙事中。当代影视作品对项羽形象的塑造,褪去神话色彩,还原其人性,在多维关系中凸显其侠骨柔情,在多重矛盾中塑造其复杂性格。影视导...
关键词:项羽 《史记》 影视形象 
《爱在何方》与路遥小说的比较阅读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38-42,共5页詹歆睿 孙萍萍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专项项目:陕西当代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14JK1236)
秦东青年作家吕健的长篇小说《爱在何方》与路遥小说属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小说,在人物性格、描写题材、爱情模式等方面却有着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来源于中国当代社会青年成长经历的相似性,也使得小说获得了较大的阅读群体与...
关键词:路遥 吕健 《人生》 《平凡的世界》 《爱在何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