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奎

作品数:19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国医民族主义论争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长白学刊》《唐山学院学报》《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虹桥机场事件与淞沪战争的肇始
《人文杂志》2021年第12期78-87,共10页李秉奎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BMU2020XY002)。
虹桥机场事件是日本海军扩大侵华战争而有意制造的“阴谋”,也是蒋介石转移对日作战重心的“契机”。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海军不甘充当“配角”,在淞沪地区扩大战端的指向性明晰。制造虹桥机场事件的大山勇夫,是日本海军方面提前选择...
关键词: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 虹桥机场事件 
战时围绕卢沟桥事变的纪念活动与战争认识建构——评邹灿著《日本与中国的“卢沟桥事变纪念日”》
《抗日战争研究》2018年第4期135-138,160,共4页李秉奎 
二战结束后的70多年间,中日两国的战争记忆、战争认识存在不少分歧。一般来讲,日本民众的战争记忆往往与东京轰炸、冲绳战役、原子弹爆炸等“受害”经历有关,“美英同罪史观”“自卫战争史观”“解放战争史观”等认识长期存在。 参见江...
关键词:战争记忆 日本民众 中国民众 卢沟桥事变 纪念活动 纪念日 美化侵略 战时 
抗战时期沦陷区城市青年的生存与心态——以北平、上海两位青年的日记为例被引量:10
《河北学刊》2018年第6期89-93,共5页李秉奎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中国抗日战争志》(16KZD021)
学术界对沦陷区民众史的考察,部分存在研究对象"客体化"的倾向。《北平日记》和《1942-1945:我的沦陷生活》,系沦陷区青年的两部私密日记,堪称部分扭转过度依赖档案文书倾向的一手史料。这两部日记证示,对以求得基本生存为条件的底...
关键词:抗日战争 沦陷区 青年 社会生活 
民国医界“国医科学化”论争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8期74-75,共2页李秉奎 
1929年,余岩《废止旧医案》获得通过,这在中医界引起极大震荡。1930年,谭延闿、胡汉民等关于设立国医馆的提案,与《废止旧医案》几乎针锋相对,却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上获得通过。1932年,中央国医馆公布《整理国医药学术标准...
关键词:中央执行委员会 胡汉民 中医界 谭延闿 国医馆 针锋相对 
民国医界“国医科学化”论争被引量:11
《历史研究》2017年第2期57-72,共16页李秉奎 
20世纪30年代,围绕中医存废之争的医界俨然势如水火,对立的中西医阵营却出现同声附和"国医科学化"倡议的声音,并围绕"国医"走向"科学"的可能与前景展开热议。"国医科学化"的倡议,旨在借科学之"术"解中医之"困",并有"领导世界医学走一条...
关键词:中国医学 国医科学化 民族主义 
评石岛纪之著《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
《抗日战争研究》2017年第1期140-147,共8页李秉奎 
石岛纪之,长期担任日本茨城大学、菲莉斯女学院大学教职,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1984年,其代表作《中国抗日战争史》由青木书店出版后,至今在日本印刷已达8次。该书中译本①面世后,因其视野开阔,注重“各个侧面、...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民众 民族主义 社会改革 《中国抗日战争史》 饥饿 著名学者 研究动向 
日本学界关于中国近代民众史和社会史研究的诸问题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97-103,共7页石岛纪之 郑浩澜 李秉奎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民众史的异军突起,是日本历史学界值得重视的研究新趋向。该领域的先行者,从反对修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运动中注意到民众力量的伟大,开始努力从历史底层"打捞"无名民众的历史。在此视野下,中日两国的社会结构和民众斗...
关键词:民众史 近代中国 日本学界 
太行抗日根据地农村政权的改造与巩固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2015年第2期53-77,共25页李秉奎 
抗战前夕,中国共产党宣布放弃"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此后的抗日根据地是如何掌握与巩固农村政权的?这是值得探索的重要问题。太行根据地发动群众进行"合理负担"和"反对坏官、坏绅",初步完成了对农村政权的改造。随后通过"三三制...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太行抗日根据地 政权建设 
婚介、择偶与彩礼:人民公社时期农村青年的婚姻观念及行为被引量:9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4期70-78,126-127,共9页李秉奎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青年的婚姻观念及行为发生着或隐或显的变化,这是认识国家、集体、家庭对该群体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媒人包办"受到批判、"介绍式婚姻"增多,预示着农村青年婚姻决定权的提升。然而,政治身份、城乡差距、职业声望等,...
关键词:人民公社 农村 青年 婚姻 恋爱 
“北京市婚姻问题招待所”史实一则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1期109-109,共1页李秉奎 
新中国成立初期,贯彻婚姻法运动中设立的“北京市婚姻问题招待所”存在时间不长、受益人数有限,其他省市也未见类似机构,但是,政府专门设立为争取婚姻自由者提供食宿的招待所,却体现出新中国为倡导婚姻自由、妇女解放而进行的努力。
关键词:婚姻问题 招待所 北京市 新中国成立 史实 婚姻自由 妇女解放 婚姻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