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伟

作品数:11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媒介审判流变史国家权力陪审制审判过程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青年记者》《声屏世界》《东南传播》《新闻三昧》更多>>
所获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网络政治报道中的边缘路径倾向解读——以人民网两会报道为例被引量:1
《东南传播》2009年第6期101-103,共3页王中伟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边缘路径"报道模式下的政治镜像>课题成果之一
重大政治事务中日益泛滥的花絮报道看似贴近了公众,实质上却导致了公众的疏离。本文从详尽可能性模式理论的视角对两会报道进行了解读,分析了政治新闻报道中的边缘路径倾向产生的部分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边缘路径 包容政治 网络报道 
“媒介审判”谁之审判?——主体之辩及其形成机制解读被引量:4
《东南传播》2009年第3期60-62,共3页王中伟 刘汉林 
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分析后指出我国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舆论审判"或"媒介审判",公众和媒体在中国语境下的"媒介审判"中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它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是权力对舆论和媒体进行渗透的结果。
关键词:舆论审判 媒介审判 权力 
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与融合——大众传播规范理论演进史的另一个视角被引量:1
《东南传播》2009年第2期92-94,共3页于溯 王中伟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边缘路径”报道模式下的政治镜像》衍生课题
本文从黑格尔式的"哲学历史"角度,指出西方大众传播规范理论的演进同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的博弈有着密切关联。正是在这种博弈中,媒介规范理论实现了"螺旋上升"式的演进。
关键词:理性 非理性 媒介规范理论 
美国大选中的媒体报道被引量:1
《新闻窗》2009年第1期77-79,共3页王中伟 李铭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边缘路径"报道模式下的政治镜像>课题衍生成果
4年一度的美国大选总是能够吸引世人的瞩目,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不小的波澜。在此强效影响中,美国媒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拟从理论上探讨在大选过程中美国媒体报道政治的方式和影响,并从中看出其竞选报道所面临的困境及改...
关键词:美国媒体 媒体报道 大选 
《新青年》之民主观流变史解读被引量:1
《新闻世界》2009年第2期43-44,共2页黄莺 王中伟 
本文指出《新青年》所宣扬的"民主"并非一个内涵明确的概念,它至少经过了五次虽有关联但却并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界定。这种民主理念的流变反映了《新青年》及其背后知识分子理性与非理性间的彷徨。这对新闻的影响是巨大的。
关键词:《新青年》 民主 彷徨 理性 
毛泽东的“匈牙利情结”与1956年中国新闻改革被引量:2
《东南传播》2009年第1期139-141,共3页王中伟 于溯 
1956年以《人民日报》为典范的全国新闻工作改革是建国以来新闻界的一件大事。关于这次改革中途夭折的原因新闻史学界多有探讨,其视野多囿于国内诸多因素。本文据史料分析指出,毛泽东的"匈牙利情结"亦是新闻改革的中途夭折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匈牙利事件 毛泽东“匈牙利情结” 1956年新闻改革 
灾情信息公开须有制度保障——兼论汶川地震报道政策
《新闻世界》2009年第1期68-69,共2页黄帝 王中伟 
本文试从新中国建国后的历史背景及现行法律法规制度等角度入手,结合汶川地震新闻报道政策,简析了此次灾难之前所长期奉行的信息不(够)公开制度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保证信息公开成为惯例,不仅需要政府高层领导的重视,更需...
关键词:灾害 信息公开 制度 
'媒介审判'主体之辩及其形成机制
《新闻三昧》2009年第1期48-50,共3页王中伟 
  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中曾指出人类有四种缪见(假象),标签假象就是其中之一.培根认为,人们一直是'标签癖'的受害者:人们给事物贴上一个名字,然后就被制定出的概念所误导,这就是标签假象,或者说未经检查的词汇所导致的假象...
中国有“媒介审判”吗被引量:3
《青年记者》2008年第18期87-88,共2页史忠治 王中伟 
“媒介审判”一词发端于美国,由“报纸审判”演变而来。获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法学博士的台湾学者尤英夫认为:“报纸审判的意义较为广泛,即任何民事、刑事案件在普通法院审判前或审判后,由一般性或法律性报纸所刊载的消息或意见,...
关键词:“媒介审判” 国有 刑事案件 台湾学者 法学博士 州立大学 法院审判 报纸 
在新闻价值与人本价值之间被引量:2
《青年记者》2008年第8Z期6-6,共1页王中伟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外众多新闻记者迅速奔赴灾区报道,不顾危险奔波于救灾一线,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精神。他们不但报道了有价值的新闻,同时对采访对象也给予了应有的尊重,新闻价值与人本价值实现了很好的融合。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在...
关键词:新闻价值 人本价值 采访对象 汶川大地震 新闻摄影记者 新闻职业道德 灾难事件 时新性 冷漠无情 新闻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