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钢

作品数:56被引量:587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管辖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中外法学》《人民检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海事诉讼案件不宜适用小额审判机制——兼述小额审判机制之适用范围被引量:2
《法学评论》2014年第6期178-183,共6页赵钢 郝晶晶 
2012年修改的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在第162条新增了关于小额审判机制的规定,但其中并未对其具体的适用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民事诉讼案件,海事诉讼案件是否可以适用小额审判机制,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批复中对此作出了...
关键词:海事诉讼案件 小额审判机制 适用范围 
关于“先行调解”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2
《法学评论》2013年第3期29-36,共8页赵钢 
基于2012年修改后的《民诉法》第122条的规定,法院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予以"先行调解"具有合法性,但该条款在合理性和正当性上尚存在不足。就先行调解的适用而言,在时空范围上系指原告起诉后至法院立案之前所进行的调解;在调解主体上是...
关键词:先行调解 正当性 适用空间 程序运行 
回避制度之改良与保全机制之完善——以《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的思考被引量:5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159-162,共4页赵钢 
《民诉法修改决定》的通过,使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改良与完善。具体就回避制度而言,除在回避事由等方面明显更趋周密外,没有适时借鉴、吸收"依职权裁定回避"之适宜方式,显为此次修法之不足;就保全机制的完善来讲,"...
关键词:民诉法修改 回避制度 保全机制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之我见被引量:8
《人民检察》2012年第20期56-59,共4页赵钢 阮志勇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作为我国的基本法律和检察机关的"总章程",具有显著的宪法性、组织性,其制定和完善过程具有渐进性,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紧密相连。现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指导思想过于陈旧,内容不合理、不完备,结构不严谨、不科学...
关键词: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检察职权 检察机构 检察经费 
新的法律虚无主义之批判——基于民事司法的视角被引量:2
《现代法学》2012年第4期163-171,共9页赵钢 王杏飞 
古今中外均曾有过形形色色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潮。新中国成立以来,曾一度盛行完全否认法律作用的法律虚无主义,使得中国社会全面陷入了"无法无天"的混乱状况,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的观念亦...
关键词:司法 民事司法 法律虚无 能动司法 司法原则 法治国家 
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辨析及其程序保障被引量:22
《法学》2011年第12期74-79,共6页赵钢 
《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与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中将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定位于"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相比,两者并无实质性的区别。立法的这一规定及对司法确认程...
关键词:人民调解 协议效力 民事合同性质 法律约束力 
论民事司法权中的司法规则创制权被引量:20
《中国法学》2011年第3期21-30,共10页赵钢 王杏飞 
从世界范围来看,绝大多数国家的最高法院均有形式各异、范围有别的司法规则创制权。大陆法系国家一般是通过法律解释来填补法律的漏洞,从而完成法律之续造,其实质是创制实体性规则;而英美法系国家的普通法本身就是法官的创造物。无论是...
关键词:司法权 立法权 司法解释权 司法规则创制权 能动司法 
“能动司法”之正确理解与科学践行——以民事司法为视角的解析被引量:32
《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3-14,共12页赵钢 
"能动司法"的实践发端于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其本意在于法院应积极主动且不拘泥于成规地为社会不公提供司法救济。在我国,对"能动司法"不仅在理论上存在误读,在实务操作中更是被明显异化。如果概要地将"能动司法"理解为法院依职权运作,...
关键词:民事司法 能动司法 诉前调解 社区法官 巡回审判 依法司法 积极司法 
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创新的特点分析与功能定位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6期85-89,共5页赵钢 阮志勇 
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落实了宪法所确定的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在纵向关系上强化了上级检察院的指挥监督权,以确保检令畅通;在横向关系上强化了同级检察院之间的职能协助义务,以开展检务协作;在同一检察院内部形成法律监督合力。创新检察工...
关键词:检察工作一体化 领导体制 法律监督合力 
民事审监程序修改过程中若干争议问题之思考被引量:15
《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162-175,共14页赵钢 刘学在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修改,面临着在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可选方案中加以协调和取舍的难题。实体性再审事由虽然存在认定上的一定难度,但在我国仍有继续规定的必要;将申请再审的管辖法院上提一级未必是最好的立法选择,指定再审的程序则存...
关键词:再审事由 管辖 申请期限 案外人申请再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