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仲龙

作品数:93被引量:240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数学模型钢锭均热炉加热炉节能更多>>
发文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金属热处理》《冶金能源》《工程热物理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连铸板坯堆垛车送的冷却和保温过程被引量:1
《工业炉》2007年第2期39-41,共3页张玲 高仲龙 蒋扬虎 
讨论了连铸板坯堆垛车送不保温、加盖保温和加罩保温几种情况下的数学模型、实测验证及保温效果。
关键词:连铸板坯 堆垛 车送 保温 
带钢连续热镀锌立式炉热过程数学模型被引量:2
《工业炉》2006年第5期27-29,共3页张玲 蒋大强 高仲龙 
对大型带钢连续热镀锌机组立式炉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运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为预测钢带温度和优化过程控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数学模型 连续镀锌炉 优化 
连铸坯热装加热工艺初步研究被引量:2
《工业加热》2001年第4期43-47,共5页蒋扬虎 高仲龙 周有预 温治 韩仁 丁翠娇 郑兆平 
从连铸坯热装和冷装的加热目的、装炉温度及金属学行为差异的角度 ,提出了制订连铸坯热装加热工艺的基本原则以发挥连铸坯热装潜在的燃耗低、烧损少、产量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连铸坯 热送热装 加热工艺 
工业加热炉发展方向被引量:17
《工业炉》2001年第1期1-5,共5页张先棹 高仲龙 高家锐 
简要介绍目前工业加热炉存在的一些矛盾 ,提出“高炉温、高烟温、高余热回收和低炉子惰性”(三高一低理论 )是工业加热炉发展的方向 ,并提出一些为实现理论所需的技术基础和实施的范围。
关键词:工业加热炉 加热产量 低氧燃烧 
辐射传热数值计算的一种新的边界条件处理方法
《工业加热》2000年第6期20-24,29,共6页蒋扬虎 高仲龙 温治 丁翠娇 郑兆平 韩仁 
提出了辐射传热数值计算的一种新的边界条件处理方法——混合平均方法 (H- J法 ) ,实际计算表明 ,在较大时间步长下 H- J法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计算精度。
关键词:辐射传热 数值计算 精度 
宝钢初轧厂均热炉群最佳空燃比寻优控制系统被引量:3
《冶金自动化》2000年第2期33-36,共4页谢励人 韩丽辉 温治 高仲龙 钱勤生 乐大龙 周鸿生 蔡伯明 陈敏军 
燃烧控制是实现均热炉群优化控制的基础 ,而燃烧控制的核心是空燃比控制。但煤气热值波动、换热器漏风等现象均会影响空燃比的准确性。笔者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空燃比的诸多因素 ,并根据各影响因素的特点 ,综合运用专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
关键词:均热炉群 空燃比寻优 计算机控制 初轧厂 
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
《燃料与化工》2000年第1期9-13,共5页李芳 骆光强 温治 朱宏祥 陈鸿复 高仲龙 唐自厚 韩新甫 王英杰 胥俊峰 王来喜 凌宏亮 
建立了以一组燃烧室为对象的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以仿真推焦计划等因素对焦炉直行温度的影响,为焦炉直行温度的优化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直行温度 数学模型 炼焦炉 炉温 
加热炉热过程计算机控制的应用与分析
《工业加热》2000年第1期4-7,共4页李义科 高仲龙 任雁秋 温治 贺友多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科技攻关与推广应用基金!970 6 4
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加热炉热过程计算机控制的应用情况、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供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加热炉 计算机控制 热过程 轧钢 
加热炉热过程数学模型方法被引量:17
《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423-427,共5页任雁秋 李义科 贺友多 高仲龙 温治 
对加热炉热过程数学模型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分析,系统地说明了数学模型的复杂性和涉及的学科与技术领域,对热工工作者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加热炉 数学模型 流场 温度场 燃烧 传热 轧钢加热炉 
钢-材系统热过程(2)
《工业加热》1999年第6期2-5,共4页高仲龙 张欣欣 温治 高光宁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96000814)
关键词:钢-材系统 热过程 数学模型 连续铸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