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复

作品数:10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焦炉炼焦炉传热数学模型燃烧室更多>>
发文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发文期刊:《冶金能源》《燃料与化工》《工业加热》《工业炉》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
《燃料与化工》2000年第1期9-13,共5页李芳 骆光强 温治 朱宏祥 陈鸿复 高仲龙 唐自厚 韩新甫 王英杰 胥俊峰 王来喜 凌宏亮 
建立了以一组燃烧室为对象的焦炉直行温度数学模型,以仿真推焦计划等因素对焦炉直行温度的影响,为焦炉直行温度的优化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直行温度 数学模型 炼焦炉 炉温 
焦炉燃烧室-炭化室传热过程数学模型被引量:12
《燃料与化工》1998年第2期78-82,共5页骆光强 温治 陈鸿复 高仲龙 
建立了两个相邻炭化室和一对立火道的加热过程数学模型,其中炭化室内煤料的传热按导热过程处理,燃烧室内辐射传热用区域法求解。并对火道温度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
关键词:数学模型 炼焦炉 燃烧室 炭化室 传热 
焦炉直行温度调节工况的分析研究
《工业炉》1997年第3期3-7,共5页骆光强 温治 陈鸿复 高仲龙 唐自厚 胥俊峰 韩新甫 王英杰 
通过对北京焦化厂1号焦炉典型的直行温度──供热煤气流量工况的分析,总结其调节经验,供进行微机控制或改进人工操作时参考。
关键词:焦炉 调节 工况 供热 煤气量 
专家系统与模式识别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被引量:4
《燃料与化工》1995年第6期273-278,共6页唐春潮 陈鸿复 高秋潮 
介绍了专家系统在配煤中的应用,并将专家系统与模式识别调优结合起来确定优化配煤方案。文中还对优化配比应用于实际生产后的效果进行了优化分析。
关键词:专家系统 配煤 模式识别 调优 炼焦 
用稀释法测量发生炉煤气总管压力
《燃料与化工》1994年第6期287-289,共3页陈鸿复 姚夏漪 孙起呈 张嗣信 
采用稀释法,由气相色谱仪分析了煤气总管内发生炉煤气与氦示踪气的混合浓度,随后在实验室建立了一个1/10的物理模型,测量了相当于总管下游取样口处氦示踪物与模化介质的混合不均匀度,据此对总管气样中含氦成分进行了校正,最后得出总管...
关键词:煤气发生炉 煤气 总管压力 稀释法 测量 压力 
焦饼测温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194-198,共5页陈鸿复 高达时 农时猛 李瑞亭 郎骥昌 
对试验过的3种红外测温系统进行评价,重点叙述了JW-11焦饼红外测温系统的测温原理、系统组成和现场试验情况。特别对焦饼裂纹的估计、车载数据存贮器的功能和系统的优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焦饼温度 红外测温 裂纹 数据 
燃料炉热工技术的进展被引量:1
《工业加热》1992年第1期1-6,共6页陈鸿复 
文中对近期国内外在燃料炉热工技术方面的进展从炉子理论、燃烧技术、炉内传热、余热回收、耐火纤维应用以及计算机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重点是国内燃料炉节能方面的成就。文中指出,炉子热过程理论向着定量化和系统优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燃料 燃烧 传热 余热回收 
焦炉加热一维模型的研究被引量:3
《化工冶金》1990年第3期256-262,共7页赵东红 陈鸿复 
焦炉燃烧室中一维模型的辐射传热是按简化区域法计算的,其中直接交换面积按蒙特卡洛法计算,而炭化室内煤料焦化过程传热计算按导热过程对待。计算了立火道底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了初步验证,两者变化趋势一致。
关键词:焦炉 燃烧室 一维模型 导热过程 
煤气流量的示踪测量被引量: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233-237,共5页陈鸿复 韩小良 
阐述了气体流量示踪法测量的原理、装置和应用。在实验室管道上试验了用氦气作为示踪剂的流量示踪法测量技术,测定了管内空气的流量并和标准皮托管测量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相对误差很小。又对北京焦化厂2台大、中型煤气压缩机入口流量...
关键词:气体 流量 示踪 氦气 测量 煤气 
区域法中辐射直接交换面积的简捷计算法
《冶金能源》1987年第2期56-59,共4页林立新 陈鸿复 
由于被积函数的复杂性,用直接积分的方法来计算区域法中直接交换面积是相当困难的。本文采用“面间几何平均射线行程”的概念计算二个面间透射率的方法,得出了计算二个矩形面间直接交换面积的解析式。它的计算可以很方便地在电子计算机...
关键词:透射率 吸收率 平均 吸收系数 范围法 区域法 初等数学 几何 解析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