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艳

作品数:7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数值模拟ERT根系吸水小波变换树干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工程勘察》《地球物理学进展》《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煤田地质与勘探》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的基岩裂隙网络原位识别试验研究被引量:9
《地质论评》2012年第1期165-174,共10页王刚 周启友 吴世艳 凌成鹏 杨新星 雷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771038);国防科工委核废料地质处置项目(编号科工计[2007]825号)的成果
对于以低渗透性基岩为处置围岩的核废物地质处置库来说,基岩中的裂隙网络是地下水进入处置库和放射性核素从处置库向外界环境迁移的主要通道。因此,研究基岩内裂隙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核废物的地质处置是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基岩 裂隙网络 裂隙识别 高放废物 
植物细胞外电势差信号对根系吸水过程的响应特征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5期627-634,共8页杨磊 周启友 吴世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1038)
植物细胞外电势差信号能够反映植物生理信息,通过插入黄杨树干和土壤金属电极,然后测定这种细胞外电势差,并借助小波变换方法,探究其对根系吸水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加水后必然产生动作电位信号,在土壤含水量相似的条件下,加水量越大,...
关键词:电势差 根系吸水 小波变换 
二维孔间电阻率成像中钻孔效应被引量:3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年第1期311-319,共9页王刚 周启友 吴世艳 凌成鹏 杨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38);国防科工委核废料地质处置项目(科工计[2007]825号)资助
为了定量分析孔间电阻率成像中钻孔大小及钻孔中填充介质对反演计算结果的影响,本文基于建立的三维地电基准模型,首先根据野外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典型情况下不同钻孔直径大小及不同电阻率特性的钻孔填充介质组合状况设定基准模型参数,然...
关键词:地电模型 孔间电阻率成像 钻孔效应 数值模拟 
黄杨树树干局部电位差对根系吸水过程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第2期721-727,共7页杨磊 周启友 吴世艳 王刚 凌成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38)资助
树干木质部中树液流密度的变化会引起树干局部电位差的变化,通过测定这种局部电位差来研究液流密度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本次研究通过测定倾斜黄杨加水前后树干的局部电位差,同时借助小波变换方法,探讨了这种局部电位差对根系吸...
关键词:局部电位差 优势通道 小波变换 树液 液流密度 
矿井废弃巷道蓄排水系统设计与分析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第4期38-42,共5页凌成鹏 周启友 孙亚军 王刚 吴世艳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7CB209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38)
为了建立废弃巷道蓄排水系统,通过实行"避峰就谷"的排水措施减少矿井排水费用。基于水力学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推导了倾斜管道形状蓄水区域的蓄排水公式,并从安全和经济两方面设计了排水设施。提出了井下蓄排水系统的有效库容和无效库...
关键词:韩桥煤矿 废弃巷道 蓄排水系统 系统特征 
多尺度条件下ERT视电阻率模型建立及其有效性分析被引量:2
《工程勘察》2009年第6期87-91,共5页王刚 周启友 吴世艳 凌成鹏 
国防科工委核废料处置项目(科工计(2007)85号)资助
针对三种不同空间尺度的介质体模型,通过采用数值模拟实测数据的方法,探讨了根据实测数据建立视电阻率模型的方法,并通过与真实电阻率模型对比,分析了视电阻率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虽然在数值上视电阻率模型与介质的真实电阻率有较...
关键词:视电阻率模型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 多尺度 数值模拟 
双重介质模型在岩溶地下水流动系统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5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第6期16-21,共6页吴世艳 周启友 杨国勇 张晓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21);国防科工委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项目资助
文章采用不稳定层状裂隙水流模型,应用有限元-卷积结合法,模拟了岩溶地下水流动系统。相对于等效多孔介质模型,双重介质模型模拟的水位下降速度更小,达到稳定的时间更长。距抽水井较近的观测孔处,双重介质模型模拟的水位变化过程阶段性...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流动系统 不稳定层状裂隙水流模型 有限单元-卷积结合法 水流交换项 等效多孔介质模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