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娇娇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公众回应新媒体政务政府形象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教资料》《传媒》《青年文学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政务新媒体的高质量发展与回应公众关切研究被引量:3
《传媒》2020年第17期41-43,共3页张娇娇 牟宏 
承担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之责的政务新媒体是转变政府职能、构筑服务型政府的公众"视窗",通过为公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能让公众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的获得感。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问政,...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 治理能力 公众关切 政府形象 
无言控诉背后的凄凉——浅谈张洁《无字》
《文教资料》2013年第35期101-103,共3页张娇娇 
《无字》是女作家张洁久炼之作.在长达12年的创作时间里,作者呕心沥血构筑起这部凄凉悲怆的女性心灵史和命运史.本文将从女性命运和爱情悲剧和人性剖析与反思两个角度论述这部小说蕴含的深意.
关键词:爱情悲剧 《无字》 悲剧命运 
苍凉的手势——浅析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
《文教资料》2013年第34期9-11,共3页张娇娇 
张爱玲是独特的。她的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技巧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悲凉图景”。“苍凉的意蕴”是张爱玲对人生、人性和文化底子的概括,也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这种浮华背后的苍凉意蕴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苍凉 悲剧 张爱玲小说 
新时期以来,“伤痕文学”思潮研究综述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5期14-15,共2页张娇娇 
作为特定时期一种文化现象的"伤痕文学"在发生到回忆的历史隧道里经过了解说与被解说的文学史过程。本文旨在梳理"伤痕文学"思潮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命运及其内在规律,特别要整理并揭示以李杨、程光伟为代表的"重返八十年代"与"伤痕文学"...
关键词:伤痕文学 现实主义 主体性 
罪孽与救赎——浅议《施洗的河》的宗教情结
《文教资料》2012年第33期96-98,共3页张娇娇 
1980年代中期,被冠以“先锋”头衔并驰骋在“先锋派”写作的先锋小说家北村,在九十年代初期,更确切的说是1992年的淡漠转型.不啻为他个人文学立场,乃至文学界文学思潮风云变幻的一个表征。纵观他的“者说”系列到转型后的代表作《...
关键词:宗教情结 施洗的河 救赎 先锋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