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洋

作品数:42被引量:8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丝绸之路历史地理学农业起源气象异常农业考古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农业考古》《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科技资讯》《青海民族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长庆二年刘元鼎入蕃陇右段线路考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4-22,共9页苏海洋 
利用历史地理学地名沿革考证,地形、地貌调查以及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调查等方法手段,研究长庆二年(822)刘元鼎入吐蕃去程中,从成纪经武川、兰州、广武梁、河州、龙支县至鄯州段和返程经莫贺延碛尾、河州至龙泉谷段线路走向。刘元鼎一...
关键词:刘元鼎 长庆会盟 唐蕃古道 陇右 历史地理 
论马家窑文化形成的动因及传播路线被引量:2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03-108,共6页苏海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青地区新石器时期社会复杂化进程与文明起源研究”(项目编号:13XKG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人口压力、农业经济与狩猎、采集经济的结合是马家窑文化从仰韶文化中分化出去的主要原因。马家窑文化形成后,最先由渭河上游向洮河、大夏河和湟水流域传播。第二阶段由渭河上游向东翻越陇山进入关中平原,向南翻越西秦岭山地,经西汉水...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 人口压力 农耕经济 狩猎与采集 传播路线 
地缘结构与丝绸之路东段南道被引量:1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38-43,共6页苏海洋 
丝绸之路东段南道指历史上经陕甘黄土高原南缘、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抵达河西走廊或塔里木盆地南缘的通道。陕甘黄土高原及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河湟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位于中原农耕板块、大漠游牧板块、雪域耕牧板块的交汇地带,其...
关键词:丝绸之路 东段南道 地缘结构 黄土高原 河湟谷地 柴达木盆地 祁连山地 
距今3800~8000年期间西汉水上游农业开发与环境变迁被引量:1
《农业考古》2016年第6期32-39,共8页苏海洋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青地区新石器时期社会复杂化进程与文明起源研究"(项目编号:13XKG001)
受寒冷气候影响,前仰韶文化结束至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晚期1000年间,西汉水上游考古学文化出现断层。半坡类型晚期至仰韶文化晚期,气候温暖湿润,加上仰韶中期以来水稻种植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食盐贸易的发展,西汉水上游考古学文化连续发展,至...
关键词:西汉水上游 新石器时期 “锄耕”农业 畜牧业 食盐 
河西南境的塞垣、古城与穿越祁连山宽谷的丝绸之路被引量: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32-35,共4页苏海洋 
祁连山北西西——南东东向纵谷广泛发育,为游牧民族南北迁徙的天然孔道。先秦至西汉初年、东晋南北朝和中唐至宋,祁连山道是沟通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祁连山路最重要的是扁都口道,另外还有由一系列支道组...
关键词:祁连山路 草原丝绸之路 塞垣 古城 
论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产生的地理背景及影响被引量:6
《农业考古》2015年第3期17-23,共7页苏海洋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甘青地区新石器时期社会复杂化进程与文明起源研究"(项目编号:13XKG001)
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出现于距今4650-4300年前的甘肃天水,当时已种植粟、黍、水稻、小麦、燕麦、青稞、大豆和荞麦等8种农作物,囊括了东亚和西亚2个农业起源中心的主要类型。天水在早期东西方和中国南北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自然地...
关键词:西山坪遗址 农业多样化 地理背景 齐家文明 中原文明 
丝绸之路秦陇南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5,共5页苏海洋 
秦陇指陇山以东的关中地区和乌鞘岭、青海湖以东和陇山以西的陇右地区。丝绸之路秦陇南道指由西安西行,经秦陇地区南部至武威或西宁通往域外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秦陇南道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国台湾、...
关键词:丝绸之路 秦陇 秦陇南道 述评 研究精度 
再谈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形成被引量:4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78-83,共6页苏海洋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2010年青年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0YJC770075)的阶段性成果
青海道孕育于齐家文化时期。文章依据考古成果,对青海道北、东、西三段形成的时间进行了考证,认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青海道已经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国际通道。
关键词:历史交通地理 丝路之路 青海道 形成 
从国际视野看丝路青海道的演变被引量:2
《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第3期136-139,共4页苏海洋 
教育部青年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0YJC770075
卡约文化时期,北方草原之路支线已深入青海境内。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期,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赛琉古王国对促进欧、亚、非三大洲世界性交往做出过杰出贡献。前3世纪中期至前2世纪末,中亚希腊化国家巴克特里亚(大夏)可能已...
关键词:历史交通地理 青海道 演变 地缘政治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祁山道被引量:8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61-64,共4页苏海洋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陇右文化学科资助项目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经陇右地区南下经略川蜀,促进了陇蜀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早在秦代,蜀地丝绸可能经祁山古道北运,供应官府需求和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东汉时,佛教、摇钱树等信仰沿西南丝路与祁山古道影响及陇右地区;虞诩开通下辨...
关键词:历史交通地理 祁山古道 佛教 商业 秦汉 魏晋南北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