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邦和

作品数:64被引量:15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亚细亚生产方式亚洲主义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黄遵宪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历史教学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史学月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太宰春台经学思想探析
《思想与文化》2021年第1期291-303,共13页盛邦和 
日本徂徕学派抵制宋儒理学关于孔子学说的注解与再释,主张阅读原著及古典经书,与儒家始祖作直接沟通。太宰春台属徂徕弟子,徂徕后续经学派的代表。本文拟对太宰春台作思想分析。
关键词:徂徕学派 宋儒理学 太宰春台 经学思想 
萨特与波伏娃
《思想与文化》2018年第2期389-399,共11页盛邦和 
人们把萨特视为法国存在主义的创始者,同时也将波伏娃称为'萨特第二',承认她在存在主义创建及宣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她又是世界女权主义的'教主',而萨特则成为这个主义的后盾。
关键词:萨特 波伏娃 存在主义 “爱的约定” 
美国亚太权力的未来预测:卡普兰的中国观及亚洲认识
《东北亚论坛》2017年第4期117-126,共10页山磊 盛邦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70016)
罗伯特D.卡普兰是美国顶尖的"鹰派"战略学者,他的研究以地缘政治的基础,详尽分析了中国的地缘环境与美国的亚太地缘战略。从卡普兰的观点来看,他代表了美国大部分政治家与地缘学者对亚太地区的战略考量。对中国而言,美国的亚太战略既是...
关键词:中国“权力地图” “挑战美国” 地缘政治 亚洲认识 海洋战略 陆权 全球霸权 亚太再平衡 
进入21世纪之际日本亚洲观探析及对右翼批判
《历史教学问题》2016年第3期4-9,共6页盛邦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09JJD770016
进入21世纪之际,日本出现一场有关"亚洲是什么"的大讨论,站在日本立场,重新定位亚洲,进而回答如何看日本,如何看中国这样的大问题。有三个有影响的思想派别发出声音,分别从新亚洲主义、太平洋亚洲论、海域史观的立场阐述各自的亚洲观...
关键词:新亚洲主义 太平洋亚洲论 海域史观 右翼批判 
日本近代儒家文化元素重释及“右翼”思想的初现
《历史教学问题》2014年第6期4-9,共6页盛邦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金”(项目批准号:2009JJD770016)资助
日本进入近代之际重释大义名分、尊王攘夷、华夷之辨等中国儒家文化元素,创制明治维新发动论,提出适合世界变局的“海国”论。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思想及侵略理论也在这个时期初见端倪。
关键词:大义名分 “海国”论 神州 “大地之首”论 
“五四”前后中国文化反思思潮再析被引量:1
《东南学术》2013年第2期189-195,共7页盛邦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9JJD770016)
"五四"前后,中国出现一股文化反思思潮:阐扬"东洋"精神,质疑"泰西"文明;沉湎旧亚洲的"村落",幻想"儒家社会主义"的重建;省察工商建国思想,重提"重农抑商"旧论;反思"富强论"的"过错",勾兑"安贫乐道"的"古义"。时至今日,重新观察当年反思...
关键词:“东洋”精神 亚洲“村落” “抑商”理念 “安贫乐道” 
近代中国第一场东西文化比较被引量:2
《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219-224,共6页盛邦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金资助;批准号:2009JJD770016
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早期改良派开展了近代中国第一场东西文化比较。他们了解世界大势,认识中国国情,寻找落后根源,探索前进道路,提出立工商、倡宪政、讲实学、立本体的热切要求,显示中国现代化先觉者最初的思想历程。
关键词:工商立国 君民不隔 体用兼备 
“亚洲价值观”与儒家文化的现代评析被引量:4
《中州学刊》2013年第1期95-101,共7页盛邦和 
"亚洲价值观"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是实现了儒家经济精神的更新,由旧儒家变成新儒家,由为农业自然经济服务的旧文化变成为现代工商市场经济服务,类似于韦伯所说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新经济精神,从妨碍现代发展的思想阻力变为推动经济...
关键词:“亚洲价值观” 新儒家 现代经济精神 
文化中国的百年跋涉
《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第6期63-66,共4页盛邦和 
纵览20世纪至新世纪中国传统文化走过的道路,这是一场不平凡的思想跋涉,由此实现以儒学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更新与精神提升。这是一场精神苦旅,一百年风雨兼程,坎坷艰难。这是一次文化探索,一百年百折不饶,光明在前。细分...
关键词:文化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 精神苦旅 二十世纪初 东西方文化 20世纪 二十年代 大讨论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被引量:2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3-9,共7页盛邦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009JJD770016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社会性质大论战"。结果以下理论成为中国现代思想的主流:中国历史社会虽显示某些"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点,然而与世界多数国家同样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各阶段,近代以来,则显示"半殖民地半封建...
关键词: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性质大论战 奴隶制否定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