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苦旅

作品数:47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媛秦君玮林可济尹正保邱艳萍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艺术界》《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小说评论》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撄心者”的精神苦旅与现实遭遇——乡土文化视野中的《长明灯》解读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34-38,共5页杨文杰 
鲁迅的小说《长明灯》立足于中国乡土文化视野,展现了个体精神从存在到幻灭的过程。文化风俗特别是宗教文化塑造了人们的集体心理,从而形成一种抗拒异端思想的合力。民间公共空间话语参与建构并确认了疯癫者形象,借助于乡土社会的权力...
关键词:《长明灯》 乡土文化 集体心理 文化风俗 民间话语 权力秩序 
一场教育人的精神苦旅
《教师博览(中旬刊)》2024年第11期6-6,共1页琼斯梅娜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者,我终于有机会踏上这勇气之旅,亲身感受勇士们的悲壮与辉煌。戈壁的风扯着嗓子呼呼作响,呜咽着飞沙走石的凄凉,一望无际的荒野挥洒着不羁与刚强。在铄石流金的干旱酷暑中,拖着疼痛的身体,彼此关心鼓励,迈着坚定...
关键词:精神苦旅 亲身感受 凄凉 勇士 悲壮 
《暗夜行路》中的精神苦旅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23年第1期89-98,共10页李关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现代英国作家南亚东南亚旅行叙事与文化殖民研究”(22BWW022)阶段性研究成果
《暗夜行路》作为志贺直哉创作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作者本人一生心境变化的历程。因而,对以之为代表的志贺心境小说的研究一般以作者论为主,并与其实践的文学观互相呼应。本文以《暗夜行路》中的现代“自我”...
关键词:《暗夜行路》 旅行叙事 现代性 自我 
“灵”与“肉”冲突下的精神苦旅——《绿化树》中章永璘的心灵救赎之路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9年第6期64-69,81,共7页吕芳 李德元 
张贤亮《绿化树》中的章永璘——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在饥饿痛苦中挣扎又冷酷地进行自我剖析。章永璘在这种批判式的自我剖析过程中,不断地追求精神的自由,依靠他的“精神胜利法”和“精神苦刑法”来实现自我补偿和自我...
关键词:《绿化树》 章永璘 心灵救赎 
谈语文学习——一场寻找诗意栖居的精神苦旅
《考试与招生》2019年第10期59-60,共2页高明昊 
在中文系读了一年书,我每天六点被生物钟唤醒,接着按照作息表早读、晨练、上课,吃完晚饭后快步走到图书馆阅读或自习,常常在被工作人员提醒闭馆时才发现周围书桌上已空无一人。高三的作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似乎已然部分生长到了我的血脉...
关键词:实用类文本 文学家 审美性 
历史重述中的精神苦旅
《小说评论》2019年第2期126-131,共6页彭岚嘉 杨华 
一切如约而至。当近五十万字的《鸠摩罗什》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便知徐兆寿所言不虚,他用自己的勤奋又做成了一件大事。近年来和他一起去敦煌、去武威,他总在说要写鸠摩罗什,为此准备资料云云,我们总觉得难度太大,河西那么厚重,西域那...
关键词:精神苦旅 《鸠摩罗什》 重述 历史 
何处是吾乡——《同胞》中两代旅美知识分子家园意识对比研究被引量:2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24-130,共7页张媛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赛珍珠中西文化建设事业研究--赛珍珠与<亚洲>关系考论(2015WY061J)
中华民族5 000余年的农耕文化,铸造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寻根归家意识。家园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之所系、神之所向的物质实体和精神寄托。《同胞》中两代旅美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梁文华、詹姆斯父子对于地理家园、精神家园都有着深深的眷恋和...
关键词:《同胞》 梁文华 詹姆斯 家园意识 无家可归 精神苦旅 
寻觅民间传统文化之根的“精神苦旅”——愚石长篇小说《人子,人》读解
《百家评论》2016年第5期67-70,共4页贺彩虹 
近日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人子,人》是山东宁阳作家石玉奎先生(笔名愚石)历时三年创作的,这部小说是中国作协2013年定点深入生活重点扶持作品的重要成果。主要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江北第一木偶之称的宁阳木偶...
关键词:长篇小说 民间传统文化 精神苦旅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艺出版社 寻觅 读解 “大观园” 
调侃怪诞·精神苦旅:杰克·波蒂《十四种状态》的修辞性叙事阐释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128-137,共10页王旭青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西方音乐修辞学研究"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14BD040
钢琴作品《十四种状态》是新西兰作曲家杰克·波蒂专为青年钢琴家丹·伯顿而作,全曲演奏时间约20分钟。整部作品初听略显怪诞,音响独特大胆、表演形式新颖而富有戏剧性活力。该文以"修辞性叙事阐释"为切入点,聚焦于《十四种状态》中的...
关键词:杰克·波蒂 《十四种状态》 修辞性叙事 隐喻 
徜徉在经典里
《刊授党校》2015年第12期63-63,共1页陈家兴 
一如在外漂泊的游子.读书人终究要回到精神的原乡。经典,无疑就是精神苦旅者的港湾,亦是心灵焦躁者的安处。在经典里开始徜徉,我便有了诸多奇妙体验。这种感受,是阅读世俗读物所不曾有过的。
关键词:精神苦旅 读书人 原乡 游子 心灵 感受 世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