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

作品数:7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白城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到灯塔去》时空观意识流小说意象《远大前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飞天》《山花(下半月)》《长城》《作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解析多丽斯·莱辛作品的主题含义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年第8期450-450,共1页张冰 
多丽丝·莱辛在创作风格上巧妙了糅合了现实主义风格与后现代主义手法,对小说叙述方式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与创新,莱辛小说的主题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研究的热点。在多丽丝·莱辛小说表达的众多主题中,本文选取了作品中所体现的哲学思...
关键词:多丽斯·莱辛 人文关怀 康德 伦理学 
从《到灯塔去》看意识流主义的多元化时空观被引量:1
《作家》2010年第14期58-59,共2页张冰 
伍尔夫在其成名作《到灯塔去》中,运用娴熟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相互交替,对照呼应的主客观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到灯塔去》,浅析了伍尔夫的多元化时空观。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意识流 客观世界 时空观 
解析《远大前程》的意象写作手法被引量:2
《作家》2010年第16期73-74,共2页张冰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其作品对各种社会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远大前程》是狄更斯后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文中大量意象手法的运用,对深化主题、昭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等,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狄更斯 心理意象 内心意象 泛化意象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第7期124-124,共1页张冰 刘凤侠 
任务教学法具有广泛且深远的影响力,在众多的学科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论述了任务教学法的教学原则,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并对任务教学法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契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从《墙上的斑点》看伍尔夫的意识流写作特色
《山花(下半月)》2010年第7期146-147,共2页张冰 
意识流小说于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是在现代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门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的方式进行的,而是以一种流,思想之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之流的方式...
关键词:意识流小说 《墙上的斑点》 写作特色 伍尔夫 现代心理学 20世纪 现代哲学 意识活动 
刘易斯“类向化”人物写作风格剖析被引量:1
《长城》2009年第12期104-105,共2页张冰 刘凤侠 
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作家,他因其力作《大街》和《巴比特》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他摒弃了19世纪那种高雅乐观的浪漫主义文学俗套,以笔为武器,对当时盛行的实利主义、拜金主...
关键词:刘易斯 写作风格 巴比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