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芝

作品数:10被引量:6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护理慢性创面引流治疗封闭负压创面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感染、炎症、修复》《中国美容医学》《护士进修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治疗下颌角肥大被引量:5
《中国美容医学》2004年第4期446-447,C007,共3页许龙顺 张灵芝 何佑成 孙超峰 冯剑 刘刚 宋枚 李学拥 
目的:观察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方法对下颌角肥大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002至2003年共手术50例,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结论:口内入路弧形截骨手术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
关键词:下颌角肥大 截骨术 口内入路 
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创面过程中的营养补充被引量:2
《感染.炎症.修复》2002年第2期117-117,共1页张翠英 张灵芝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创伤修复并不是十分困难,但某些难愈性创面(如糖尿病、静脉淤积、长期营养丢失等),常常使临床一般的换药和其它处理措施陷入困境。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通过直接促进创面愈合为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必...
关键词:营养补充 负压吸引 创面 人胰岛素 
整形外科患者焦虑问题的调查
《感染.炎症.修复》2002年第2期99-99,共1页张灵芝 张翠英 
整形外科病人功能和外貌的修复往往需要经历多次手术才能达到目的,渐进性的治疗方式是它最大的特点。由于患者的紧张、焦虑和不安,将会影响整个治疗过程和效果。因此,我科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Anxiety Inventory,STAI),于...
关键词:整形外科 特质焦虑 患者 整形科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16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年第1期64-65,共2页张翠英 张灵芝 李学拥 许龙顺 
采用封闭负压引流对 31例慢性创面的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由此总结出 :( 1)保持负压的有效性和引流的通畅 ;( 2 )对疼痛的正确评估及处理 ;( 3)合理的膳食 ;( 4)加强心理护理 。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 慢性创面 护理 创面处理方法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的护理被引量:33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2年第1期41-42,共2页张灵芝 张翠英 李学拥 许龙顺 
关键词:引流 慢性创面 封闭式负压引流 治疗 护理 
对烧伤后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
《感染.炎症.修复》2001年第3期149-149,共1页张灵芝 
当有人不慎烧伤时,患者及家属都会很紧张,因担心预后、经济问题而多表现为焦虑、恐惧。而患者因救治无效死亡时,对家属来讲是雪上加霜,更加悲伤,而表现为否认、震惊、哭闹、不知所措。尤其是孩子死亡时,父母会痛不欲生、晕倒、精神错乱...
关键词:心理疏导 患者 家属 丧亲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难愈性创面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感染.炎症.修复》2001年第2期122-123,共2页张翠英 张灵芝 
慢性创面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临床上有许多方法和手段促进刨面愈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其中之一,也是近年来报道的新的创面处理方法,我们采用封闭负压引流对31例慢性创面的病人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
关键词:护理体会 病人 皮肤 解剖部位 引流管 负压引流 慢性创面 伸展运动 负压值 
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慢性创面的机制探讨及护理对策
《感染.炎症.修复》2001年第1期27-27,共1页张灵芝 张翠英 
临床上有许多方法和手段促进创面愈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其中之一.我科采用封闭负压引流对慢性创面的病人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选择一个月以上无明显愈合迹象创面的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共31例.年龄9~88岁(平均39.4岁),面积6...
关键词:慢性创面 负压吸引 负压值 
多孔敷料负压封闭治疗创面的观察和护理被引量:8
《实用护理杂志》2000年第12期19-20,共2页李玉梅 张翠英 徐小迟 任联 张灵芝 郭妍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治疗创面的效果。方法 :采用多孔敷料负压封闭疗法 ,对不同深度及大小的急、慢性创面进行处理。结果 :经该方法处理创面后创面愈合时间 ,急性创面 1~ 3周 ,平均 2周 ;慢性创面 2~ 8周 ,平均 4周。结论 :多孔敷料负...
关键词:创面愈合 护理 多孔敷料 负压封闭 创面 
多孔敷料负压封闭治疗创面的观察和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2000年第11期871-872,共2页李玉梅 张翠英 徐小迟 任联 张灵芝 郭妍 
关键词:创面 多孔敷料负压封闭 治疗 护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