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

作品数:9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矿井多特征融合图像超分辨率视频质量评价煤储层更多>>
发文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科技资讯》《煤田地质与勘探》《安全生产与监督》《科技创新导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贵州珠藏向斜无烟煤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吸附性的影响被引量:3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7年第6期72-78,共7页党广兴 吴财芳 赵凯 梁冲冲 姜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140;41272178);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6ZX05044)~~
通过压汞、液氮吸附实验对贵州珠藏向斜无烟煤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孔隙结构特征,并结合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了煤孔隙结构特征对其吸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珠藏向斜无烟煤主要以微孔、小孔为主,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控制;...
关键词:珠藏向斜 无烟煤 孔隙特征 吸附性 
多煤层区煤储层孔隙特征及煤层气可采性研究被引量:15
《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第8期135-139,共5页姜玮 吴财芳 赵凯 梁冲冲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了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LX13-948);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2178)
基于压汞以及低温氮吸附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织纳矿区珠藏向斜各煤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了煤储层孔隙特征对多煤层区煤层气开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藏向斜煤样以微孔、过渡孔为主,大孔和中孔发育较差。随着煤层层位的降低,微孔含量呈...
关键词:煤储层 孔隙结构 多煤层 压汞试验 
CO2地质处置探析被引量:1
《硅谷》2009年第17期4-,20,共2页郭晨 孙娇鹏 赵凯 蔡图 戎虎仁 
CO2地质处置作为一种新兴的、有效的处置方法,将阐述其概念,分析其机制,并探讨进行CO2地质处置的理想场所和可行方案,以期能为CO2地质处置在我国的深入开展和应用提供一些观点和见解。
关键词:CO2 地质处置 温室效应 储存场所 
安徽白土剖面含煤岩系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研究
《硅谷》2009年第9期1-,共1页戎虎仁 孙娇鹏 蔡图 朱鹏 赵凯 刘续 
经过太康运动对华北板块的作用,安徽萧县白土石炭二叠纪属淮南型(淮南、豫西),滨海沼泽、临近华南浅海,砂、页岩夹海相层,含煤层,又叫"南型北相"(似华南龙潭煤系)。又因石炭二叠是我国华北地区重要成煤地层因此对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的...
关键词:石炭二叠系 层序地层 岩石特征 沉积环境 
安徽白土剖面含煤岩系岩石学研究
《硅谷》2009年第9期3-,共1页刘续 赵凯 朱鹏 蔡图 戎虎仁 孙娇鹏 
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建造形成于受限陆表海背景之下,形多种沉积体系在空间上交互发育的古地理格局。安徽萧县白土周边地区广泛出露煤系露头,属石炭—二叠系的煤层。根据前人对于各地的露头作过古生物、地层和沉积学方面的工作,我们从岩性...
关键词:石炭二叠系 层序地层 岩石特征 沉积环境 
矿井突水防治措施
《科技资讯》2009年第10期111-111,共1页吴斌 邓婷婷 赵凯 万江 
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矿井水害一直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尤以矿井突水问题最为严重,文章以突出水的类型及突水的条件开始,分析了突水机理、影响因素以及矿井突水征兆,最后在水害预防和治理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矿井安全 突水 防治措施 
CO_2-ECBM技术双重效益
《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10期16-16,共1页吴斌 戎虎仁 赵凯 杨创 
CO2-ECBM技术是随着煤层气资源的大量开采和对温室效应的逐渐关注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应用CO2-ECBM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煤层甲烷的采收率,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同时又可以埋藏大量CO2气体,减少温室效应。本文通过对CO2-ECBM技术在煤层...
关键词:煤层气 CO2 ECBM技术 减排 采收率 
职工的心理调节与煤矿安全生产被引量:2
《安全生产与监督》2009年第3期50-51,共2页赵凯 吴斌 李照阳 夏朋 
职工的心理氛围与工作绩效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事故灾害的发生会给人们心理造成了阴影,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研究了造成煤矿职工心理问题的因素,提出了让经受过灾难打击的职工尽快摆脱阴影的三种方法。保持一种健康的工作态度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理氛围 煤矿职工 健康状态 协同合作 
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被引量:7
《硅谷》2009年第2期105-,164,共2页夏朋 赵凯 李照阳 王俊 
煤层气的赋存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综合控制,水文地质条件作为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主要从运移逸散、水力封堵、水力封闭等方面对煤层气的赋存进行控制。基于地下水动力模式与煤层气的储存、运移、富集和逸散之间的密切联系,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煤层气 水动力条件 水动力模式 控气作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