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

作品数:16被引量:39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脊神经后支腰椎外科手术椎间盘突出脊神经后支综合征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内镜杂志》《临床骨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鼠脊髓中血红素氧合酶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年第4期453-454,i002,共3页陈仲 靳安民 林荔军 童斌辉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A2 0 0 1 394)
目的 观察正常大鼠脊髓中血红素氧和酶 (HO)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雌性SD大鼠10只 ,按体重配成 5对。每对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诱导组 ,后者予以 42℃热水浸泡躯体 2 0min。取其中 3对大鼠胸腰段脊髓 ,提取RNA后进行北方印迹分析 ;2对做免...
关键词:大鼠 脊髓 血红素氧合酶 基因表达 
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被引量:9
《颈腰痛杂志》2004年第2期82-85,共4页吴继功 靳安民 童斌辉 陈仲 张辉 朱立新 闵少雄 梁伦高 
目的 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蛋壳椎引起的椎体塌陷、后凸畸形以及顽固性腰背痛和继发性神经损伤。方法 收治T11~L4胸腰椎暴裂性骨折患者 15例 ,年龄 2 4~ 78岁。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固定复位后经伤...
关键词: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 治疗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5
《颈腰痛杂志》2004年第2期86-90,共5页吴继功 靳安民 陈仲 梁伦高 刘成龙 吴广森 童斌辉 
目的 探讨比较自发性硬脊膜外、硬膜下血肿的出血原因、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 ,回顾性分析 7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和 1例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部位、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状态 ,以及手术...
关键词: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 诊断 治疗 自发性椎管内血肿 
脊神经后支形态特点及其阻滞麻醉下腰椎间盘手术4063例报告被引量:6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年第5期391-393,共3页靳安民 陈仲 李奇 张志方 
目的 :介绍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腰椎间盘手术的局麻方法—脊神经后支阻滞法。方法 :0 .5 %普鲁卡因 10 0ml和 2 %利多卡因 2 0ml混合备用。先在切口处皮内注射 5ml麻药 ,再于开窗侧阻滞 5根脊神经后支主干 (上 3下 2 ) ,麻药用量 3~...
关键词:腰椎间盘 手术治疗 麻醉 脊神经后支 
脊柱强直综合征三例
《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第13期933-934,共2页陈仲 李奇 靳安民 于宝新 
关键词:脊柱强直综合征 肌源性综合征 临床表现 病例分析 儿童 治疗 
脊神经后支综合征被引量:5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年第6期611-612,共2页邵振海 陈仲 靳安民 李奇 邹小英 
关键词: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病因 治疗 电生理 
椎管狭窄的微创手术治疗被引量:1
《颈腰痛杂志》2001年第4期290-292,共3页靳安民 陈仲 童斌辉 
目的 为了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自 1983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院利用多节段椎板开窗减压治疗椎管狭窄症 5 81例 ,并进行了远期随访。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 ,用 0 .5 %普鲁卡因(10 0 m l)、2 %利多卡因 (2 0 m l)、肾上腺素 4滴混合液...
关键词:椎管狭窄 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手术定位错误的预防被引量:5
《颈腰痛杂志》2001年第3期236-236,共1页靳安民 陈仲 李奇 
目的 介绍防止定位错误的方法。方法 总结两年来定位错误发生的原因。结果 定位错误的发生有以下原因 ( 1) X线定位时成角度照射。 ( 2 )错把腰 5椎板斜坡当作骶骨斜坡。 ( 3)错把第一骶孔当成腰 5 ,骶 1椎间隙。结论 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词:腰椎间盘 并发症 定位 
后支阻滞麻下腰椎手术5885例报告
《实用骨科杂志》2001年第6期479-481,共3页陈仲 靳安民 邵振海 张志方 
目的:介绍一种改进了的腰椎后路手术的局麻方法──脊神经后支阻滞法。方法:0.5%普鲁卡因100mL和2%利多卡因20mL混合备用。先在切口处皮内注射5mL麻药,再于手术侧病变节段旁阻滞5根脊神经后支主干(上3下2),...
关键词:脊神经后支阻滞法 腰椎后路手术 局部麻醉 
正常人及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脊神经后支的体感诱发电位被引量:8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263-265,共3页陈仲 邵振海 靳安民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腰痛的产生机制。方法 遵循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测定了18例正常人和33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L1至L3脊神经后支(PRSN)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采用绝缘针电极,透视下经皮穿刺达脊神经后支干部的远端进行刺激...
关键词:脊神经后支 体诱发电位 非特异性腰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