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作品数:12被引量:14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地壳结构南海西南次海盆海底地震仪地球物理岩浆活动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学进展》《科学通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南印度洋中脊49.5°E离轴地壳结构被引量:4
《地球物理学报》2018年第11期4406-4417,共12页王伟 牛雄伟 阮爱国 Syed Waseem Haider 胡昊 王奥星 卫小冬 张洁 
国家重大研发计划(2017YFC1405100);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青年英才计划基金(QNYC2016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6048,41606057,41706044,41576037);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G1602)资助.
超慢速扩张西南印度洋中脊岩浆的集中供给在空间维度上表现为岩浆扩张段(NVR)与相邻的非转换断层不连续带(NTD)地壳结构的差异,而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离轴与沿轴地壳结构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揭示岩浆集中供给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选取西南...
关键词:离轴地壳结构 西南印度洋中脊 超慢速扩张洋中脊 海底地震仪 
南海海底地震仪三维深地震探测的进展及挑战被引量:17
《地球科学》2018年第10期3749-3761,共13页赵明辉 杜峰 王强 丘学林 韩冰 孙龙涛 张洁 夏少红 范朝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730532,91428204,41576070,41376063);广东省基金团队项目(No.2017A030312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享航次(No.NORC-08)
获取深部速度结构是认识南海形成演化模式的基础.海底地震仪(OBS)二维与三维深地震探测技术是获取深部速度结构最成功的方法之一.OBS三维探测结果揭示:西南次海盆横跨残留扩张脊两侧洋壳不对称增生的速度结构特征;东部次海盆具有4种不...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 三维深地震探测 岩浆活动 洋陆转换带 残留扩张脊 地球物理 
海底地震仪(OBS)主动源转换横波的应用被引量:5
《地球科学》2018年第10期3778-3791,共14页张洁 李家彪 阮爱国 卫小冬 牛雄伟 于志腾 庞新明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No.GASI-GEOGE-01);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41706044);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Nos.JG1602;JG1509);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Nos.91028006;91228205;91628301;91428204)
横波(S波)为偏振波,具有不同于纵波(P波)的特性,对于地震探测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被动源地震探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接收函数、S波分裂等.在主动源(气枪)海底地震(OBS)探测中,震源在水中,S波为地层转换波,其应用还不多.本文在介绍转换...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OBS) 转换横波 纵横波速比 地球物理 
海底地震仪(OBS)广角地震记录中二次震相的识别及应用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18年第13期1235-1244,共10页王奥星 卫小冬 阮爱国 胡昊 王伟 牛雄伟 张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405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6053;41576037;41406052;91228205);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G1602)资助
在海底地震仪(OBS)记录的广角地震剖面中,经常可识别出能量强,连续性好的多次波震相.在常规OBS数据处理过程中,多次波被作为无效信号剔除,但是作为地下界面的真实反射,多次波同样蕴含着地下构造的重要信息.通过对南海海盆OBS2013-ZN测...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 多次波层析成像 二次震相 地壳结构 
大洋核杂岩与拆离断层研究进展被引量:7
《海洋科学进展》2014年第3期415-426,共12页于志腾 李家彪 丁巍伟 张洁 梁裕扬 朱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海西南次海盆中脊3D地震成像及其构造演化(91028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南海东北部俯冲边界构造演化特征(41206046);中国大洋协会十一五研究课题--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压OBS深部构造及其动力过程的综合研究(DYXM-15-02-3-01)
大洋核杂岩和拆离断层是洋中脊中发育的重要构造,被广泛关注.拆离断层一般为长期活动的,低角度的,大断距的正断层,绝大多数形成于慢速和超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内侧角上,其将地壳深部和上地幔的物质拆离到海底面形成大洋核杂岩.大洋核杂岩...
关键词:拆离断层 大洋核杂岩 窗棱构造 辉长岩 P波速度 不对称扩张 岩浆供给 起源与演化 
海底地震仪实用技术探讨被引量:10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第3期1418-1425,共8页牛雄伟 阮爱国 吴振利 张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2012CB417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6046;41176053;91228205)联合资助
海底地震仪(OBS)广角地震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研究边缘海和大洋深部构造,与多道地震相比,其优势主要在于OBS通常使用4个分量,可以记录转换剪切波(S波);另外,在作业时还可以同时记录到天然地震.但对于不同科学目标(如洋陆过渡带或拆离断...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 海上作业 数据处理 模型反演 模型评估 
九州帕劳海脊地壳结构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综述被引量:17
《海洋科学进展》2012年第4期595-607,共13页张洁 李家彪 丁巍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西南次海盆中脊3D地震成像及其构造演化(91028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北部珠江海底峡谷现代沉积过程研究(41106046);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外大陆架划界与国际海底资源关系评估辅助决策系统研制和示范应用(201205003);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喷口区深部构造3D地震成像(JT110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现代珠江海底峡谷物质沉积与运移(JT1002)
九州-帕劳海脊(KPR)位于菲律宾海中央,近南北走向。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西的俯冲,裂离于帕里西维拉海盆和四国盆地的弧后扩张,是老的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岛弧(IBM)的残留弧。裂离期间同时受到垂向旋转应力和水平挤压力的共同作用,这是...
关键词:菲律宾海板块 九州-帕劳海脊 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岛弧 地壳结构 形成机制 构造演化 
南海西南海盆的渐进式扩张被引量:37
《科学通报》2012年第20期1896-1905,共10页李家彪 丁巍伟 吴自银 张洁 董崇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0280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700)资助
在总结渐进式扩张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南海西南海盆的高分辨率多波束构造地貌分析及其与多道地震剖面的综合对比研究,结合磁条带异常的识别,建立了西南海盆渐进式扩张的构造演化动力模式.这种渐进式扩张从北东向西南逐步推进,在构...
关键词:南海西南海盆 渐进式扩张 多波束构造地貌 构造分区 构造动力机制 
南海新生代海底扩张的构造演化模式:来自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数据的新认识被引量:63
《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12期3004-3015,共12页李家彪 丁巍伟 高金耀 吴自银 张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7CB411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91028006)资助
根据高分辨率重、磁测网数据的分析,结合多波束海底地貌的构造解释,南海海盆新生代经历了两期不同动力特征的海底扩张,25 Ma的沉积-构造事件是其重要分界.早期扩张从约33.5 Ma开始至25 Ma停止,在东部海盆南、北两侧和西北海盆形成了具有...
关键词:南海海盆 渐进式扩张 构造演化模式 新生代 
渐进式扩张海盆亚丁湾与南海西南次海盆扩张演化特征的对比被引量:10
《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12期3079-3088,共10页张洁 李家彪 李细兵 吴振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7CB411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028006);大洋协会十一五研究课题(DYXM-115-02-3-01);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T1101)资助
本文总结了渐进式扩张洋中脊和渐进式演化海盆的全球空间分布,并将西南次海盆与典型渐进式演化的亚丁湾加以比对,通过对海盆扩张中心的起源、扩张中心分段特征、火山活动、磁异常特征等的比较,为西南次海盆的演化提供新观点,为南海的演...
关键词:渐进式张裂扩张 全球分布 亚丁湾 南海西南次海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