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峰

作品数:14被引量:23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耕作温室效应秸秆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生态环境学报》《中国农学通报》《安徽农业科学》《中国水土保持》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中的模型应用被引量:3
《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15期8130-8132,共3页胡立峰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5B07-2)
以DNDC模型为例,介绍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模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机理及应用,指出利用模型对温室气体减排进行研究是今后主要的手段,我国需加大该类机理模型研究力度,为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提供方法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模型 温室气体 DNDC 农业源 
论秸秆功能演化及秸秆腐解剂效应被引量:14
《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第19期134-138,共5页胡立峰 裴宝琦 翟学军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2006BAD15B07-2)
通过对秸秆功能演化的分析认为,现阶段以秸秆还田为主要利用方式,并论述了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然而,随着大量秸秆覆盖农田地表,对机械播种及作物生长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秸秆腐解剂的施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不利影响,实例分...
关键词:秸秆功能 秸秆还田 生态效应 秸秆腐解剂 
保护性耕作对温室效应的影响被引量:34
《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第5期308-312,共5页胡立峰 李洪文 高焕文 
农业部948项目“保护性耕作系列机具与关键技术引进”(2004-Q1);农业部重点项目: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减缓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农业是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而不合理的农田管理措施强化了农田排放源的特征,同时弱化了吸收汇的作用。保护性耕作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免耕减少了农田CO2排放,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不明确;另一方面是秸秆还田以后...
关键词:秸秆 温室效应 气体排放 保护性耕作 土壤耕作 
土壤呼吸、农田CO_2排放及NEE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第2期578-581,共4页胡立峰 王宝芝 李洪文 
农业部948项目(2004-Q1);农业部重点项目
在农田温室效应研究中存在着对土壤呼吸、农田CO2排放及NEE界定不明确、混淆概念的现象。利用箱法在一年两熟及一年一熟区对三者进行了原位测定,结果表明,一年两熟区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拔节孕穗期土壤呼吸占农田CO2排放的20%...
关键词:静态箱 土壤呼吸 CO2排放 NEE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特点及发展方向探讨被引量:3
《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第8期9-11,共3页张爱军 胡立峰 王红 张瑞芳 周大迈 
系统分析了以过程描述和结果描述为主的各种保护性耕作定义,总结出保护性耕作多样性、时代性、区域性的特点。同时,对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保护性耕作与精确农业、有机农业的结合将可能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下一步重点。
关键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特点 发展方向 精准农业 有机农业 
不同耕作栽培环境对秸秆腐解剂腐解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1
《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20期8796-8797,8835,共3页胡立峰 檀海斌 董福双 裴宝琦 翟学军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5B07-2)
[目的]解决保护性耕作下大量秸秆覆盖地表对机械播种、种子出苗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秸秆腐解剂,提供保护性耕作技术大面积推广的技术支撑。[方法]设置了温室、大田2种环境,研究了麦玉两熟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不同腐解剂对秸秆腐解速度的...
关键词:温室 大田 腐解剂 麦/玉两熟区 保护性耕作 
麦/玉两熟区农作模式分析及轮耕模式探讨被引量:8
《土壤》2007年第2期243-246,共4页胡立峰 李琳 陈阜 高瑞波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粮食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制与关键技术研究"资助。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以少/免耕为主体的耕作模式在麦/玉两熟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近15年的耕作栽培,少/免耕充分显示了它省时省工、高效环保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一系列弊端也日益显露。对宁晋县百户农民耕作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
关键词:少/免耕 麦/玉两熟区 轮作 轮耕 
不同耕作制度对南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2
《生态环境》2006年第6期1216-1219,共4页胡立峰 李琳 陈阜 叶桃林 杨光立 
国家农业部重点项目(2006-24)
以南方稻田温室气体甲烷排放为研究对象,选取冬季休闲和种植绿肥作物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两种主要模式,在早稻(OryzasativaL.)移栽之前进行旋耕和翻耕两种处理,以全年休闲为空白对照,利用静态箱法测定甲烷排放通量。结果表明,...
关键词:甲烷排放通量 南方稻田 耕作制度 空间异质性 
长期不同施肥类型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速率的影响被引量:30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第B09期707-710,共4页李琳 胡立峰 陈阜 肖小平 杨光立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粮食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制与关键技术(2004BA520A14)
以湖南双季稻田长期不同施肥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测定了晚稻期间4种不同施肥方式下(无肥区、化肥区、秸秆区和习惯性施肥区)CH4和N2O的排放速率,并计算了其综合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晚稻生育期内CH4的排放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
关键词:长期施肥类型 甲烷 氧化亚氮 稻田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风蚀成因与防治被引量:5
《中国水土保持》2006年第5期9-11,共3页胡立峰 张海林 陈阜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粮食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制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04BA520A14)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自东北西部科尔沁草原向西南沿长城至兰州附近长2000多km、宽200~300km的特殊地带,区内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力的丧失是风蚀对土壤吹蚀累积影响的结果。分析了农牧交错带农田风蚀的成...
关键词:农田 风力侵蚀 成因 防治措施 保护性耕作 农牧交错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