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鑫

作品数:7被引量:6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主题:循环流化床催化裂化提升管沉降器结焦沉降器更多>>
发文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化学工业与工程》《化工进展》《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基于时变性聚团识别方法的高密度循环流化床内聚团分布特性
《化学工业与工程》2024年第2期77-85,共9页宋大山 李之辉 苏鑫 王成秀 蓝兴英 高金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9783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22021004)。
为研究高密度提升管内的聚团分布特性,在18 m高循环流化床提升管系统中测定了不同固体循环速率下(G_(s)=100~1800 kg·m^(-2)·s^(-1))的瞬时颗粒浓度。采用基于时变性的聚团识别方法对聚团进行识别,进而得到了聚团浓度、聚团持续时间...
关键词:高密度 颗粒浓度 聚团识别 时变阈值 聚团分布 
密相提升管内颗粒速度与颗粒浓度分布及发展特性被引量:3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20年第1期8-16,共9页王成秀 裴华健 苏鑫 金楠 吴贤 蓝兴英 高金森 徐春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介尺度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91834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978320)。
为研究高密度提升管气固流动结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特性,在自建的18m高循环流化床提升管系统中测定了不同气速和固体循环速率下的颗粒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低颗粒循环速率(Gs)下颗粒浓度由底部浓相区单调降低并趋于稳定;在高G_s下颗粒...
关键词:提升管 循环流化床 颗粒浓度 颗粒速度 
高密度下行床颗粒浓度与颗粒速度分布特性被引量:3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20年第1期17-25,共9页王成秀 李婧雅 苏鑫 吴贤 蓝兴英 叶茂 高金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介尺度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91834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978320)。
为了考察下行床内颗粒浓度和速度的分布特性以确定高密度操作条件,在自建的气固下行床冷模装置(总高度18 m,下行床高8 m,直径80 mm)中,测定了不同表观气速(U_g)和颗粒循环速率(G_s)下床内颗粒浓度和颗粒速度的轴径向分布。结果表明,在G_...
关键词:下高密度行床 颗粒浓度 颗粒速度 
空间尺寸对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成胶效果影响及作用机理--以渤海绥中36-1油田为例被引量:9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8年第4期93-99,共7页曹伟佳 卢祥国 苏鑫 张云宝 徐国瑞 李翔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双高油田多级窜逸堵调驱一体化技术研究及示范”(2016ZX05058-003-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盐型聚合物油藏适应性及其改进方法基础研究”(51574086).
为解决渤海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注采井间形成的低效和无效循环,需对窜流通道进行治理,而淀粉接枝共聚物凝胶具有初始粘度较低、成胶强度大、封堵效果好和耐酸耐碱等优点,并且在陆地油田大孔道或特高渗透条带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
关键词:淀粉 丙烯酰胺 多孔 介质成胶效果 物理 模拟 机理分析 渤海油藏 
18m高密度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反应器内气-固流动轴向分布特性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8年第3期500-506,共7页苏鑫 王成秀 蓝兴英 高金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534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150625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项目(2462014YJRC018)资助
以18m提升管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数据研究了提升管内的气-固流动轴向分布特性。该18m实验装置操作弹性较大,当表观气速为5~9m/s时,颗粒循环速率可以在150~550kg/(m^2·s)之间控制操作。在表观气速为5m/s,颗粒循环速率达到400kg/(...
关键词:高密度 固含率 轴向分布 提升管 循环流化床 
大数据技术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2
《化工进展》2016年第6期1652-1659,共8页苏鑫 吴迎亚 裴华健 蓝兴英 高金森 
近些年,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贸易和医疗健康等行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大数据技术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分别从过程工业大数据的特点、分析方法以及应用现状3个方面进行介绍,简述了过程工业数据除了具有一般大数据海...
关键词:大数据 过程工业 数据分析 过程系统 
应用经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预测催化裂化装置焦炭产率被引量:17
《化工进展》2016年第2期389-396,共8页苏鑫 裴华健 吴迎亚 高金森 蓝兴英 
焦炭是催化裂化装置的主要副产物,准确预测催化裂化焦炭产率对提高装置的操作平稳度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人工神经网络(ANN)具有强大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在非线性预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将遗传算法(GA)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
关键词:催化裂化 焦炭产率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