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清

作品数:146被引量:19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傩戏口述史傩文化老师土家族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社科联立项资助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秭归建东花鼓子为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31-38,共8页刘冰清 张瑞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地区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挖掘整理与研究”(21BMZ096);三峡大学科研项目“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SDHS2021040)。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与当代呈现,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活力和无穷的创新魅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非遗与乡村文化振兴之间的互...
关键词:秭归建东花鼓子 乡村振兴 实践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及创新实践——基于浙江省安吉县“千万工程”的观察被引量:1
《沿海企业与科技》2024年第3期91-99,共9页刘冰清 钟健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地区各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符号挖掘整理与研究”(21BMZ095);三峡大学科研项目“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调查研究”(SDHS2023143)。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根植于乡村土壤而具有深刻的乡土印记,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具体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是一种和谐共生、互为支点的关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有助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赋能 千万工程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路径及意义——以西湖绸伞为例被引量:3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44-55,共12页刘冰清 钟健丽 
三峡大学科研项目“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调查研究”(SDHS2023143)。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呈现,也是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隐性元素。西湖绸伞作为国家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竹作骨,以绸张面,凭借其精妙的制作技艺和装饰工艺,被誉为“西湖之...
关键词:传统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播 西湖绸伞 文化认同 
秀山花灯的舞蹈动作形态研究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27-34,115,共9页刘冰清 张瑞萱 
三峡大学科研项目“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SDHS2021040)。
秀山花灯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融合了歌、舞、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秀山花灯具有高台花灯、单花灯、双花灯、群花灯等多种表演形式,舞蹈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扇法、身法、步法三种舞蹈动作技法为...
关键词:秀山花灯 舞蹈动作 形态特征 
荣昌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3期29-35,共7页潘晏 刘冰清 
三峡大学科研项目“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编号:SDHS2021040);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劳动教育中‘耕读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编号:221031);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涉农专业耕读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3SKGH303)成果。
文旅融合不仅是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路径。重庆荣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近些年,虽然以荣昌陶为核心的文旅产业在推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
关键词:荣昌陶 文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 
现代语境下秀山花灯的民族性表达
《艺苑》2023年第5期92-97,共6页张瑞萱 刘冰清 
三峡大学科研项目“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DHS2021040)研究成果。
秀山花灯因其特殊的人文生态,形成了与其他地方民间艺术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其民族性主要通过民族艺术形式、民族审美特征、民族精神内涵等得以表达。在现代语境下,可通过加强民族性传承,满足时代审美需求;推动现代化转型,创新艺术形...
关键词:秀山花灯 现代语境 民族性表达 
姊妹节传说的两端演变与引领功能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7-14,共8页刘冰清 谷丹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武陵民族地区多宗教并存现状调查与研究”(19BMZ066)。
传说有接近于历史以及与文学相近的“两端”,传说就是在这样对立的两极空间里展示它的生命力和历时变迁,苗族姊妹节传说及其功能的演变对此作了生动的演绎。关于苗族姊妹节传说,早期为人们所相信,蕴含一定真实历史记忆的是流传于台江县...
关键词:姊妹节传说 两端演变 引领功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关公“义”文化价值探析被引量:1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3期72-79,共8页曹谭 刘冰清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武陵民族地区多宗教并存现状调查与研究”(19BMZ066)。
千百年来“义”文化一直是关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关公以其一生践行自己秉持的“义”理,将忠义、仁义、节义、信义演绎得感天动地。关公成为“义”的化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关...
关键词:关公 义文化 当代价值 中华民族共同体 
酉水河湾村的祭祀文化田野考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20-23,共4页胡阿飞 刘冰清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武陵民族地区多宗教并存现状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19BMZ066)。
农民对死后世界的各种想象构成农民重视祭祀的主要动力,祭祀中不仅表达着农民孝道的超自然延续,而且还蕴含着强烈的生命价值的本体性关怀,这一价值导向构成农民生活的目标,其他一切追求都由此展开,并产生其他附属性价值。强烈的生命意...
关键词:灵魂观 祭祀 孝道 子嗣绵延 生命价值 
步入天门——贵州铜仁苗哨溪村“开天门”仪式调查
《中华艺术论丛》2022年第1期155-168,共14页刘冰清 赵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武陵民族地区多宗教并存现状调查与研究”(19BMZ066)阶段性成果
“开天门”是贵州铜仁周边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特殊丧葬仪式,只有去世的土老师才有资格举行这种仪式。其仪式过程有请神、造水、发文、行坛结界、架桥会宾、立楼下马、差兵追亡、解洗对怪、开天门、破地狱、招五方兵守墓等。该仪式中,死...
关键词:“开天门” 丧葬仪式 土老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