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媛

作品数:8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残缺《暴风雨》腐烂弗里达·卡洛弗里达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视界观》《艺术科技》《大众文艺(学术版)》《明日风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弗里达·卡洛的《两个弗里达》
《视界观》2020年第19期0122-0122,0124,共2页方媛 
墨西哥画家弗里达·卡洛画的《两个弗里达》呈现了两个同时存在的自画像,这幅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遍的心理学关注,即人们如何通过塑造另一个自己来治愈现实中“看起来“的自己,它展现了人类如何通过与现实反差的多个自我进行自我疗愈的。
关键词:自画像 相反的自我形象 自我疗愈 
《一篮水果》的静物美学
《锋绘》2020年第6期11-12,共2页方媛 
在艺术中,用物来沉思生命,死亡,蜕变等人生境遇有着悠久的历史。视觉艺术家擅长用一盆花,一叶草,一个杯子,一叠纸呈现人的遭遇,思考生活的复杂性。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静物画绝不是仅仅呈现了视觉美,而往往映射了现实生活中人的境遇。17...
关键词:腐烂 残缺 偶然放置 人生思考 
浅析高迪的建筑艺术
《明日风尚》2019年第17期51-51,共1页方媛 
安东尼亚·高迪是西班牙历史上最知名的建筑师,被称为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的最大代表。高迪的作品享誉全球,1984年至2005年间,他的七件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本文通过分析高迪与他的时代和传统的关系,从而理解高迪受到广...
关键词:官方艺术 跨越学科 自然灵感 传统 
解读乔尔乔纳的《暴风雨》
《大观(东京文学)》2017年第11期30-31,共2页方媛 
风景画的开端在西方历史上有南北之争,传统观念认为北方是风景画的发端,而以贡布里希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南方是风景画概念形成的沃土.本文并不想在这些精彩的争论中添加个人观点,试图通过乔尔乔纳的《暴风雨》指出在风景概念在西方形成...
关键词:田园热 人文主义 诗意 
视觉与叙事——解析维米尔绘画中的象征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年第18期84-85,共2页方媛 
在我所接触到地描述维米尔的著作里,虽然对画家精致完美的画面都有不同的解释,但大多结论都很相同:人们似乎都搞不清楚维米尔是怎样在画面上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简单平凡的风俗画里所蕴藏的独特视觉感受使这些评论家和美术史...
关键词:象征 视觉语言 平衡 
科学与艺术——暗箱在17世纪荷兰绘画的使用被引量:1
《艺术科技》2016年第7期227-,183,共2页方媛 
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艺术家始终把视觉审美的可能性和视觉的科学规律联系起来。除了透视法、人体解剖等科学规律之外,科学仪器也是艺术家呈现视觉真实必备的工具,但遗憾的是,后者一直被历史忽略。本文试图通过17世纪荷兰画派画家维米尔...
关键词:透视工具 视觉线索 艺术与科技 
图式的魔力
《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第21期14-15,共2页方媛 
《最后的晚餐》作为西方历史中最"长命"的题材,从古罗马晚期一直延续到当代。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它,它的变化影射出时代风格、思想观念、审美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艺术家的关注点。莱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关键词:图式 模仿 图像心理学 
设计乌托邦——解读威廉·莫里斯
《艺术品鉴》2015年第3期67-68,共2页方媛 
是19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重视传统手工艺,力图通过其复兴来消除工业生产造成的设计与制作相分离的弊端。莫里斯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大革命完成之际,对机器的否定注定了这一理想无法实现。本文通过展示莫里斯的设计关...
关键词:中世纪 机器生产 大众设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