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然

作品数:9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分野机械复制凋萎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神州》《同行》《金田》《祖国》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灵晕的凋萎与消逝: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分野
《祖国》2016年第15期86-86,共1页陈安然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指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已与传统艺术有了本质区别,这种区别在于传统艺术光晕的凋萎和消逝。艺术的机械复制技术使得艺术的崇拜价值让位于展览价值,改变了艺术为少数人专有的局面,大众参与艺术从...
关键词:机械复制 灵晕 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说文解字》视域下的先民生活——“住”“行”类字形、字义释析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6Z期112-112,共1页陈安然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是古老华夏文明智慧的结晶。认清并熟知汉字对于了解中华文化以及人类生活发展历史意义重大。《说文解字》是研究汉字面貌的重要资料,其内在逻辑结构清晰地阐释出汉字形、音、义的系统性,方便后世认清中华汉字的...
关键词:《说文解字》 字形字义 先民住行 
法律下乡的困境与出路——以《被告山杠爷》为例
《同行》2016年第5期143-143,共1页陈安然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法律下乡伴随着政权建设而实施,在城市取得成功,却在乡土社会举步维艰。电影《被告山杠爷》表现的正是如此困境。本文以分析乡土社会的性质以及困境产生的缘由为脉络,试图对推进法律下乡提出浅见。
关键词:乡土社会 法律下乡 困境 出路 
灵晕的凋萎与消逝: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分野
《祖国》2016年第9期86-86,共1页陈安然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指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已与传统艺术有了本质区别,这种区别在于传统艺术光晕的凋萎和消逝.艺术的机械复制技术使得艺术的崇拜价值让位于展览价值,改变了艺术为少数人专有的局面,大众参与艺术从...
关键词:机械复制 灵晕 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机械复制时代大众的艺术参与——基于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研读
《知识文库》2016年第6期4-4,共1页陈安然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已与传统艺术有了本质区别,这种区别在于传统艺术光晕的凋萎和消逝。艺术的机械复制技术使得艺术的崇拜价值让位于展览价值,改变了艺术为少数人专有的局面,大众参与艺术从而成为可能。然而这种艺术复制技术也同时发...
关键词:机械复制时代 本雅明 复制技术 文化工业 审美快感 主体性地位 资产阶级社会 在世人面前 统治集团 自我异化 
中学语文教学中《边城》的“牧歌”与“桃源”意象解读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年第2期60-60,共1页陈安然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入选我国中学语文课本和十多国的大学课本,是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而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中《边城》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掘,停留在简单的小说欣赏上。本文试图以西方文学中...
关键词:《边城》 牧歌 桃源 悲剧 
荒谬的纠缠——苏童《黄雀记》解读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X期37-37,共1页陈安然 
苏童在《黄雀记》中以'黄雀在后'的隐喻将三个主人公的命运纠缠在一起,用'丢魂'喻指80年代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困境,通过'红脸婴儿'表现人本质的生存状态以及探究摆脱荒谬生存境遇的可能性。诸多苦闷、偶然、恐惧与绝望同琐碎的现实纠...
关键词:苏童 黄雀记 精神困境 纠缠 
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管窥
《神州》2016年第2期16-16,共1页陈安然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的政治理念,滥觞于商周时期,经先秦儒家的论述以成型。其思想内涵包含三个层面:政治本体上肯定民众固国安邦的地位;君民关系上强调民贵君轻;政策措施上从物质上“利民”和精神上“教民”以“治民”。
关键词:民本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是谁湮灭了爱情——浅析《玫瑰与康乃馨的战争》的婚姻悲剧
《金田》2014年第4期138-138,共1页陈安然 
社会学家根据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8对离婚夫妇中,有4对是由婆媳矛盾造成的,50%的夫妻因婆媳关系无法调和长期冷战甚至分居,根据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婆媳关系已经俨然成为影响婚姻关系的一个"恶性肿瘤",对于大多数的现代年...
关键词:婚姻 婆媳 丈夫 影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