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玉

作品数:5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共鸣室内乐融合性乐器节奏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黄河之声》《音乐探索》《通俗歌曲》《戏剧之家》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改良民族拉弦乐器的室内乐应用研究
《音乐探索》2017年第1期16-25,共10页梁云江 黄小玉 
2014年度四川音乐学院院级重点科研项目“改良民族拉弦乐器的室内乐应用研究”(CY201405)
改良民族拉弦乐器已经获得了科研意义上的阶段性成果,即提高了声音的统一性和粘和性,但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得到大众的认可,才能推广和应用。以系列胡琴发音的科学性和实测数据应用于实践演出所获得的实际效果和反馈情况,论证其实用价值,...
关键词:改良 共鸣 数据 测量报告 组合测试 实践测验 
创新技术——“复合共鸣”
《戏剧之家》2016年第11期81-82,共2页黄小玉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将‘复合共鸣’胡琴系列运用于民族弦乐组合中的研究"(项目编号:15SB0202)
胡琴系列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岁月中默默地传承着。由起初胡人传入中原,融入各个地方特色戏曲中,20世纪20年代由刘天华先生改革为单独的演奏形式出现在舞台上。建国初期,由于西方音乐文化的传播,民族器乐得以发展,并掀起了乐器改革及...
关键词:“复合共鸣” 改良胡琴 融合性 
“复合共鸣”改良胡琴系列在合奏中的运用
《通俗歌曲》2016年第3X期66-67,共2页黄小玉 
四川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复合共鸣”胡琴系列在合奏中的应用》编号:CY2014097
任何乐器都必须经过历史漫长岁月的改进,才会不断的接近科学程度。胡琴是我国唐代时期由胡人传入中原后经改进而成的乐器,在历史先辈们的努力之下改良为现在我们所用的二胡。20世纪初我国伟大的二胡琴教育家、演奏家刘天华先生把二胡推...
关键词:“复合共鸣” 改良乐器 高音衰减 融合性 
中国民族室内乐演奏形态探讨被引量:2
《戏剧之家》2016年第8期61-61,72,共2页黄小玉 
四川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复合共鸣’胡琴系列在合奏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Y2014097)
中国民族室内音乐能够充分发挥器乐演奏的特色,其音乐形态有着精简、实用的风格,深受大众及相关从业者的钟爱。近年来,我国民族室内音乐发展迅速,乐器组合更加灵活,表现空间更加丰富,演奏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
关键词:民族器乐 室内音乐 演奏形态 发展 
民族弦乐四重奏的基础训练分析被引量:4
《黄河之声》2016年第4期42-43,共2页黄小玉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将"复合共鸣"胡琴系列运用于民族弦乐组合中的研究>研究成果(15SB0202)
弦乐四重奏是音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高胡,中胡,二胡,民族低音四种,弦乐四重奏在演奏过程中,每个声部的演奏都需要由一个专业的演奏人员来担任,重视对学生的个体训练是演奏培训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民族弦乐四重奏的基础内容...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 乐器 基础训练 节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