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龙

作品数:11被引量:6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昌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红壤有机碳侵蚀地退化红壤团聚体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南昌工程学院学报》《生态学报》《水土保持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同整治方式下红壤坡耕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被引量:3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57-62,共6页黄荣珍 朱丽琴 黄国敏 贾龙 欧阳慧 申思佳 张腾升 樊后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60179);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KT201239)
研究不同整治方式对红壤坡耕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的影响,有助于从碳固定的微观角度揭示坡耕地整治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机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南方红壤坡耕地不同整治方式(人工牧草地、旱作梯地和茶园...
关键词:整治方式 团聚体 有机碳 坡耕地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5
《森林与环境学报》2018年第1期76-83,共8页朱丽琴 黄荣珍 贾龙 黄国敏 王赫 刘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60179);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1BAB204033);江西省高等学校"十二五"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学科培育基金项目
为从微观角度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结构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南方红壤退化地3种典型植被恢复类型[马尾松与阔叶复层林(PB)、木荷×马尾松混交林(SP)、阔叶林(BF)]土壤(0~6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关键词:植被恢复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红壤 
不同人工恢复林对退化红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3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第5期58-66,共9页朱丽琴 黄荣珍 黄国敏 黄诗华 易志强 张文锋 贾龙 王赫 刘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恢复对红壤严重侵蚀地土壤水库重建的影响与机制”(31160179);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目“侵蚀红壤碳吸存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其微生物学机制”(20151BAB204033);江西省高等学校“十二五”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学科培育基金“红壤侵蚀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
研究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其有机碳的分布,有助于从微观角度理解土壤结构与功能的相互作用。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研究南方红壤退化地实施人工恢复30年后,马尾松与阔叶复层林(PB)、木荷+马尾松混交林(SP)和阔叶林(BF)3种典型林分在0~60 cm...
关键词:人工恢复林 机械稳定性团聚体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红壤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根际土壤MBC/WSOC的影响被引量:1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22-27,41,共7页黄诗华 黄荣珍 樊后保 朱丽琴 胡良 贾龙 王赫 王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60179);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1BAB204033);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KT201546);南昌工程学院研究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2015)
以马尾松与木荷混交林(MM)为对照,马尾松与阔叶树复层林(MK)、封育林(FY)、阔叶混交林(KY)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恢复模式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MBC和WSOC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各种恢复模式均呈现出土壤MBC和WSOC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
关键词:红壤侵蚀地 植被恢复 根际与非根际土壤 微生物量碳 水溶性有机碳 
红壤退化地森林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对土壤水库库容的影响被引量:7
《生态学报》2017年第1期238-248,共11页黄荣珍 朱丽琴 王赫 贾龙 刘勇 段洪浪 吴建平 刘文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60179);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1BAB204033);江西省水利厅科技资助项目(KT201546);江西省高等学校"十二五"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学科培育基金资助项目
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地实施生态恢复后生物生产力恢复迅速,但土壤尤其是土壤水库的功能并未获得同步恢复,导致土壤水库对于降水和地表径流的调节能力低下,区域性洪涝灾害和季节性干旱依然突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
关键词:土壤水库 库容 土壤有机碳 典型相关分析 森林恢复 红壤 
红壤侵蚀地不同人工恢复林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33
《生态学报》2017年第1期249-257,共9页朱丽琴 黄荣珍 段洪浪 贾龙 王赫 黄诗华 易志强 张文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60179);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1BAB204033);江西省水利厅科技资助项目(KT201546);江西省高校"十二五"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学科培育基金资助项目
土壤有机碳尤其是活性有机碳可快速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恢复程度。研究了南方红壤侵蚀地3种典型人工恢复林(马尾松与阔叶复层林(Pinus massoniana-broadleaved multiple layer forest(PB))、木荷与马尾松混交林(Schima superba-Pin...
关键词:人工恢复林 总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红壤 
基于城市内涝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被引量:10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66-71,共6页王赫 肖龙 刘勇 贾龙 朱丽琴 李威 黄荣珍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1BAB214006);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培育基金资助项目
通过分析典型的城市内涝发现,导致全国各地城市内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各地入汛早、暴雨增多,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差、排水设施标准低。叙述了海绵城市内涵和功能,介绍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概况和海绵城市建设优秀案例,重点分析了海...
关键词:内涝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建议 
红壤区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凋落物动态及碳氮归还特征被引量:2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16-23,34,共9页易志强 朱丽琴 贾龙 黄诗华 朱平宗 王赫 刘勇 黄荣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60179);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1BAB204033);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KT201546);南昌工程学院研究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YJSCX2014001)
对红壤区侵蚀地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阔叶林、封育林和木荷×马尾松混交林的凋落物量及其组分进行了为期24个月的研究,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月动态特征,以及凋落物各组分碳、氮元素归还量和季度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封育林...
关键词:红壤 植被恢复模式 凋落物 月动态 碳、氮元素归还 
红壤侵蚀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库”特征研究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29-34,共6页朱丽琴 黄荣珍 易志强 黄诗华 贾龙 王赫 刘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60179);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1BAB204033);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KT201546);江西省高等学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培育基金资助项目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南方红壤侵蚀地经过30a植被恢复后,马尾松林、木荷×马尾松混交林、阔叶林3种典型恢复模式土壤水库的库容特征。结果表明,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库库容组成均以兴利库容占总库容的比例最高,为6...
关键词: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水库 库容 红壤 
红壤区坡耕地改造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2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35-40,共6页贾龙 黄荣珍 王赫 朱丽琴 刘勇 龚云龙 
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KT201239;KT201439)
为揭示红壤区坡耕地改造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坡耕地为对照,对坡耕地改造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主要养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茶园和人工牧草地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
关键词:旱地红壤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养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