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铭

作品数:6被引量:1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金匮要略》《伤寒论》伏邪黄帝内经温病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辽宁中医杂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河南中医》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伤寒卒病论》书名的意义
《河南中医》2017年第1期1-3,共3页李宇铭 
2009年度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2009FY120300);2013年度科技部973计划课题(编号:2013CB532003)
《金匮要略》"杂病"之说概念未清。"杂病"与"伤寒"并非清晰而相对的分类,"杂病"是对《金匮要略》篇目方式的形容,因其内容较为繁杂、凌乱、多样,而不如《伤寒论》中具有三阴三阳的系统,故言其为杂病。以"杂病"之说解释仲景书的特点,概...
关键词:《伤寒卒病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论《金匮要略》因、风气与元真之意被引量:4
《辽宁中医杂志》2015年第10期1873-1875,共3页李宇铭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09FY120300);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13CB532003)
《金匮要略》一篇2条"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一句,其中的"因"字本为"原因"之意,但常被误解作"承袭";"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一句常被误解为"六气太过则成六淫",实际上风气何时转化为邪气,决定于五脏元真是否通畅;"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
关键词:张仲景 金匮要略   元真 
张仲景的病因分类思想被引量: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年第9期1061-1063,共3页李宇铭 
2009年度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09FY120300);2013年度科技部973计划课题(2013CB532003)
张仲景的病因分类思想按《金匮要略》病因三条的论述,其中包含两种病因层次,分别为"正邪内外关系"与"生活致病成因",两者皆以正气内因为桥梁。若与陈无择的三因说比较,张仲景的病因属于"广义病因",其中包含现代中医学的"病因病机"含义在...
关键词:《金匮要略》 病因 分类 张仲景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属外内合邪致病(下)被引量:1
《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11期2307-2309,共3页李宇铭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出自《黄帝内经》,对于其中温病的发病机理众说纷纭,多认为是伏邪所致。透过《内经》四时疾病发病规律的考证,可知温病的发生属于"外内合邪",是在冬季受寒以后邪气留连,正气受伤,到春季时再感受邪气而发病,其发病必...
关键词:温病 黄帝内经 伏邪 新感 外内合邪 伤寒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属外内合邪致病(上)被引量:2
《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10期2080-2082,共3页李宇铭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出自《黄帝内经》,对于其中温病的发病机理众说纷纭,多认为是伏邪所致。透过《内经》四时疾病发病规律的考证,可知温病的发生属于"外内合邪",是在冬季受寒以后邪气留连,正气受伤,到春季时再感受邪气而发病,其发病必...
关键词:温病 黄帝内经 伏邪 新感 外内合邪 伤寒 
论《伤寒论》58条“阴阳自和”之意被引量:4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第12期1281-1282,共2页李宇铭 
《伤寒论》58条的"阴阳自和",过去一般解释为"阴平阳秘",是从病机的角度理解,但细考《伤寒论》多条论述"自和"的原文,所表达的均是"脉证"是否相符,而"阴阳自和"更专指寸尺部位的脉象是否阴阳脉相等同,以判断疾病是否向愈。以诊察脉象的...
关键词:伤寒论 阴阳自和 辨脉法 自愈 脉象 张仲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