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鑫

作品数:10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天台县人民法院更多>>
发文主题:法官当事人彩礼裁判要旨裁判文书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楚天法治》《职工法律天地(下)》《山东青年》《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完善专业法官会议发言规则之探索
《楚天法治》2019年第33期38-38,共1页钱鑫 
我国2010年修改了《法官行为规范》,2015年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这些规范虽然并非针对庭审语言进行专门规定,但其内在逻辑可以与专业法官会议发言规则相同,即通过某种规则尽可能消除影响人们对案件公正审理产生合...
关键词:合理怀疑 专业法官会议 庭审语言 消除影响 法官行为规范 法庭规则 内在逻辑 人民法院 
债权人撤销权适用范围扩大化之探究
《山东青年》2019年第12期312-312,共1页钱鑫 
债权人撤销权制度是现代合同法中一种重要的债的保全方式,对于这项制度,我国《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有明确的规定,而《合同法司法解释(一)》、《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对债权人撤销权进行了细化规定.立法者设立债权人撤销权的...
关键词:债权人撤销权 司法解释 到期债权 合同法 债的保全 侵害债权 责任财产 合理价格 
婚约财产的全部返还与部分返还
《山东青年》2019年第11期292-292,294,共2页钱鑫 
[裁判要旨]给付彩礼方请求返还彩礼,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彩礼数额并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等因素,确定是否返还及具体返还的数额.[案情]原告:王某某被告:庞某某、丁某某第三人:丁某法院审理查明:庞某某与丁某某系母女关系.2...
关键词:彩礼 电子产品 母女关系 婚约财产 裁判要旨 解除婚约 聘金 法院审理 
法官"案结事未了"困局的突围路径浅析——以审判中提升裁判文书自动履行率为视角
《山东青年》2019年第10期277-277,共1页钱鑫 
近年来,随着法院整体案件量的激增,执行案件的数量连续多年持续走高.虽然法院系统自上而下对解决"执行难"狠下苦功,裁判文书自动履行率低下的现象与以前相比有明显改观,但仍不足以减轻法院执行部门的压力,离人民群众成熟法治国家的美好...
关键词:裁判文书 申请执行 法治国家 法院审判 司法权威 司法效力 案件量 信任危机 
浅论人民法院违约金过高释明权之行使尺度
《楚天法治》2019年第3期35-35,共1页钱鑫 
在违约金调整的模式上,根据提起主体的不同,通常有两种方式,即依当事人申请进行调整或法院依职权进行调整.我国《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
关键词:国家 调整 行使 当事人 仲裁 法官 违约金 
类案检索机制与统一裁判尺度问题研究被引量:2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12期168-169,共2页钱鑫 
类案检索和案例指导两者表述虽略有不同,但就目的而言,没有本质区别。笔者认为类案检索机制的目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减轻法官负担、提升法官素质;填补法律漏洞、规范司法裁量;统一裁判尺度、增强可预见性。网上公开的裁判文书质量...
关键词:类案检索 统一裁判 尺度 
律师代理信访案件机制研究
《青年与社会(中)》2018年第11期34-34,共1页钱鑫 
一、信访制度的发展与作用1951年6月7日,《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颁布,信访制度正式确立。围绕新中国建立的政治活动、政策法令的出台生效、生产形势的变化更迭,1957年新中国迎来了第一次信访潮。文革结束后,信访制度...
关键词:信访案件 律师代理 信访制度 收容遣送制度 《信访条例》 1951年 政治活动 生产形势 
论新刑诉法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8年第9期121-121,共1页钱鑫 
刑诉法修改完善的内容主要包括:尊重和保障人权、完善诉讼核心的证据制度、完善辩护制度等,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便是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也是我国保护人权,崇尚法治的体现,但其在实际运用中也面...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法治 程序 瑕疵证据 问题 
司改洪流下基层法院法官培养之路初探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7年第11期90-90,共1页钱鑫 
基层法院是国家最低一级审判机关,占全国法院数量近80%,承担着全国近80%的案件,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力量,基层法院法官存在案件多、压力大、缺乏全面系统的培训、主观能动性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保障法院队伍正规...
关键词:基层法院 法官培养 机制 
浅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及不足
《才智》2014年第23期246-246,共1页钱鑫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确定,始见于《民法通则》120条的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以上规定虽然略显简陋,但是在1...
关键词:精神损害 赔偿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