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倩茹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崇高八大山人孤独晋人无念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美与时代(美学)(下)》《美与时代(创意)(上)》《艺术评鉴》《大众文艺(学术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浅析《批评的解剖》的文学循环观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年第21期21-22,共2页史倩茹 
《批评的解剖》作为弗莱神话原型批评的代表著作,其中的文学循环观对他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创作模式、社会语境、叙事结构这三个彼此独立而又环环相扣的循环结构是他文学循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被用以阐释神话原型批...
关键词:循环结构 文学循环观 神话原型批评 
浅析汉画像鱼图像及其文化意义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7年第3期41-43,共3页史倩茹 
鱼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一章。汉画像鱼图像作为中国鱼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其内容多样,变化丰富。汉画像鱼图像有六种组合方式:宴饮庖厨图像中的鱼图像、鸟啄鱼图像、鱼戏莲花图、鱼车图、鱼与铺首和熊、...
关键词:汉画像 鱼图像 中国鱼文化 现实意义 神话意义 
试论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与崇高被引量:1
《艺术评鉴》2017年第2期64-66,共3页史倩茹 
八大山人是一位把艺术与生命相抵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在中国艺术中光芒夺目,有着动人心魄的力量。本文从八大山人特殊曲折的人生道路、自由浪漫的晋人情怀、一心不生的"无念"之法三个方面阐述他艺术魅力的产生原因,让观者更加深刻地领悟...
关键词:八大山人 人生道路 晋人情怀 “无念”之法 孤独与崇高 
论“以类相动”与异质同构论的关系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年第7期33-35,共3页史倩茹 
《乐记》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哲学典籍,其中"以类相动"这一命题着重强调了情感与表现形式的关系问题,这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论在认识上是相似的。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以类相动"的哲学基础,异质同构论则建立在西方文化传统之上...
关键词:以类相动 天人合一 异质同构论  差异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