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

作品数:9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女性电影记忆电影《功夫熊猫》文化殖民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文学》《福建江夏学院学报》《艺术百家》《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如何实现城市元素的市场表达——以福州市为例被引量:1
《新余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28-32,共5页戴程 刘敬 李群 
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委托项目"如何实现福州元素的市场表达"(3020400401)
城市元素的感知意象可从人文历史、自然、工艺美术、美食文化、现代设施等方面体现出来。福州市作为千年古城,应以适应新媒体传达为主旨,将坊巷文化、榕文化作为城市元素的市场表达突破口,兼顾市民传播的内部营销和国内外传播的外部营...
关键词:福州 城市元素 市场表达 城市文化 城市营销 
黄蜀芹女性电影《人·鬼·情》中的跨性别表演与影戏时空被引量:1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137-141,共5页刘敬 
2014年教育部青年基金课题"中国当代女性电影发展研究1978-2013"(14YJC760035)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当代电影史的叙述中,黄蜀芹编导的《人·鬼·情》被称为中国女性电影的奠基之作。文章意识的问题是由于对女性主体性研究思路的过度依赖,已有的电影批评将此片解读为"花木兰式境遇",这一解读宣告了女性抗争男权文化的无效。文章...
关键词:《人·鬼·情》 女性电影 花木兰式境遇 变革性的模仿 
“女性电影”概念辨析被引量:2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78-82,105,共6页刘敬 
2014年教育部青年基金课题(14YJC760035)
"女性电影"是女性电影创作实践与性别文化研究的核心概念。然而对于这一概念的阐释,有很多含混不明之处。因此,有必要追述概念源头。结合女性主义思潮流变,女性电影概念的核心内涵在于其去男权中心的政治诉求以及相应而生的电影美学特...
关键词:女性电影 女性主义 政治内涵说 美学特征 
人文上海:彭小莲电影中的城市空间及其文化内涵被引量:2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64-69,共6页刘敬 余权 
华东师范大学校级优秀博士生培养基金项目(20090001)资助
"摩登上海"、"景观上海"是近年影视作品热衷于呈现的现代都市景观表象,颇具恋物症候的结果。彭小莲导演的五部系列城市电影力图突破这一刻板印象,将镜头对准上海都市中的平常人家,凸现城市空间各层面的差异地带。电影直指城市发展的种...
关键词:人文上海 记忆 交流 差异空间 
人文上海:彭小莲电影作品中的城市意象系列研究被引量:5
《艺术百家》2010年第A02期325-329,共5页刘敬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优秀博士生培养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90001)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不断涌现的当代中国城市电影中,由彭小莲导演的上海城市电影系列别具人文特色。其作品试图把上海的城市形象从符号化景观化的视觉表象中解脱出来,通过独特优美的视觉意象呈现,将城市空间与现代社会发展,现代人的生命存在,以及现代人...
关键词:电影艺术 人文上海 记忆 交流场域 差异空间 
电影中的新媒介:空间互动与叙述动力——从《保持通话》谈起     被引量:1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102-105,共4页余权 刘敬 
一、新媒介与"次叙述"动力 香港警匪电影《保持通话》的基本剧情普通而老套:GRACE(徐熙媛饰)在上班的路上遭到以霍(刘烨饰)绑架,并被关入一个封闭的货柜当中。黑暗的货柜和凶暴的绑匪让GRACE感到恐惧和绝望。
关键词:叙述动力 新媒介 电影 空间 徐熙媛 货柜 剧情 
再谈视觉文化语境中的景观电影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0年第1期17-18,共2页刘敬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优秀博士生培养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90001)阶段性成果
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正经历一个从叙事电影向景观电影的深刻转变。已有研究认为这一现象表征了电影文化从话语中心模式向图像中心模式、从时间模式向空间模式、从理性文化向快感文化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电影创作对叙事性...
关键词:视觉文化 叙事电影 景观电影 
对《建国大业》全明星现象的“社会表演学”分析被引量:3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余权 刘敬 
"社会表演学"认为,社会表演既是演员自我指涉的行动,也要兼顾到社会规范对表演范式的潜在的规约。《建国大业》的生产过程,就是一种"社会表演"行为。其"全明星"现象,打破了惯有定势,既是一种肢体与身体的解放,也体现出对表演自由度的认...
关键词:明星 社会表演 主流文化 大众文化 
从中国元素到中国精神——《功夫熊猫》解读被引量:6
《电影文学》2009年第2期49-50,共2页刘敬 余权 
作为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很自觉地借用了大量中国元素。这一方面增强了影片的中国特色,增加了电影的题材范围;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中国和世界观众,既激发中国观众的观看欲望.也满足世界观众对中国这一神秘国度的窥视...
关键词:中国元素 中国精神 美国精神 文化殖民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