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栋

作品数:20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稻作苗语稻作文化枫香树NA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遵义师范学院学报》《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日语学习与研究》《贵州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太阳信仰与蛇信仰的一体性——基于对日本镜与中国苗族镜的考察被引量:2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年第2期23-29,共7页李国栋 程海芸 
贵州大学文科重大科研项目"贵州与日本稻作文化比较研究"(编号GDZT2012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李国栋;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团队"稻作学术名著翻译及研究"(编号2014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李国栋;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太阳信仰和蛇信仰的中日比较研究--以‘镜’为切入点"(研人文2016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程海芸
天照大神以"八咫镜"为神体,是日本的太阳女神。日语中,镜「かがみ」的本义为"蛇目",而通红的"蛇目"在形象上又与太阳相通。苗语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方言,东部方言称镜为"jaob ginb",门上悬虫(蛇)之义;中部方言称镜为"mais hnaib",太...
关键词: 太阳信仰 蛇信仰 稻作文化 
蚩尤身份考证被引量:2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32-138,共7页李国栋 程海芸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苗族古经采集整理与研究"(13&ZD137);贵州大学文科重大科研项目"贵州与日本稻作文化比较研究"(GDZT2012010);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团队"稻作学术名著翻译及研究"和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研人文2016032)
蚩尤是"中华三祖"之一,但仅凭汉语文献却无法说清他的身份。本文通过稻作考古、铜器考古、环境考古、基因以及苗语口传资料的交叉互证,证明蚩尤的实名为"尤",民族为"苗族",生日是"4200-4000年前",出生地是"山东西南部",籍贯是"湖南澧阳...
关键词:苗语口传文献 稻作考古 铜器考古 环境考古 基因 
山东“圣虫”与日本“镜饼”被引量:1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69-74,共6页李国栋 程海芸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团队"稻作学术名著翻译及研究"和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研人文:(2016032)
山东莱芜过春节时供奉"花馍馍"和"圣虫",这与日本过新年时供奉"镜饼"相似,这一点学界尚未有人提及。经过考察,发现两种习俗传承着相同的稻作信仰——蛇信仰、稻魂信仰和太阳信仰,而这三种信仰从根本上讲,皆源自最早开始大规模稻作的苗...
关键词:圣虫 镜饼 蛇信仰 稻魂信仰 太阳信仰 
苗族对歌起源考被引量:4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年第2期92-96,共5页李国栋 
贵州大学文科重大科研项目<贵州与日本稻作文化比较研究>(立项编号GDZT2012010);2014年度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科研团队"稻作学术名著翻译及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借助汉语文献,并佐以考古学研究成果及苗族民俗事象,考证出对歌习俗起源于苗族"东门祭祀"。苗族的"东门祭祀"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湖南西北部澧水下游的城头山遗址,后随"九黎"集团传至山东及河南东部,以至于在《诗经》陈风和郑风中仍然可...
关键词:苗族对歌 尚东意识 上巳 
从《苗族古歌》看原始稻作生计的形成被引量: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10-116,共7页李国栋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刘锋教授主持的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课题"中国苗族古经采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137);作者主持的贵州大学文科重大科研项目"贵州与日本稻作文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GDZT2012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苗族古歌》与《苗族古老话》传递出原始稻作生计得以形成的重要信息,同时也记录了苗族与古越族互为亲缘氏族的事实。结合城头山稻作遗址的考古成果,本文认为移栽野生稻是稻作生计形成的初始契机,而其根本原因则是稻作联邦的形成以及...
关键词:苗族古歌 稻作生计 背坡湿地 移栽 枫香树 石鉞 
从苗语稻音“na”看稻作的起源与传播被引量:6
《中国农史》2015年第4期3-11,共9页李国栋 赵敏 
贵州大学文科重大科研项目<贵州与日本稻作文化比较研究>(GDZT2012010)
贵州东部至今保留着许多古老的稻作文化。贵州东部苗语称"稻"为"na",与其相邻的广西融水苗语称"稻"为"ne"。古日语也称"稻"为"na"或"ne",根据日本习惯以原初的发音和形态保存大陆文化的特点,我们可以断定"na"就是稻的初始发音。纵观古...
关键词:壮侗语“khao” “hao” 苗语“na” “ne” 古日语“na” “ne” 枫香树 
夏目漱石《我是猫》的叙事模式被引量: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53-56,共4页李国栋 陈瑶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开端,其特有叙事模式同如今盛行的小说叙事模式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夏目漱石本人称其为"低徊趣味"。从"猫"的视角运用,到叙事人称、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等方面无不折射出"低徊趣味"所特有的叙事效果。
关键词:《我是猫》 低徊趣味 叙事模式 
对稻作文化起源前沿的研究被引量:8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5年第1期21-37,共17页李国栋 
贵州大学文科重大科研项目<贵州与日本稻作文化比较研究>(立项编号:GDZT2012010);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稻作视域下的"夜郎"研究>(立项编号:2012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照叶树林"文化理论和稻作文化理论都试图从本质上阐释东亚季风带的文化特征。两者都以植物命名,但"稻作"远比"照叶"更能说明东亚季风带的文化本质。另外,稻作不仅是一种文化,还支撑过一个伟大的古代文明,即尚未被世界文明史认可的"长...
关键词:野生稻 粳稻 籼稻 糯稻 火耕水耨 果隋蠃蛤 
论《挪威的森林》的写作范本——与《了不起的盖茨比》和《魔山》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教育文化论坛》2014年第5期57-61,共5页李国栋 刘雨潇 
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小说家,《挪威的森林》是其代表作。小说一经发表便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并在国内外畅销。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多方面比较《挪威的森林》、《了不起的盖茨比》和《魔山》,探讨村上春树的创作模式,进而论证《了不起...
关键词:写作范本 视角 故事空间 象征意象 
论稻作起源的族属被引量:2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年第2期13-17,共5页李国栋 
贵州大学文科重大科研项目资助"贵州与日本稻作文化比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合同编号GDZT2012010)
通过古日语"na"(稻)的反证,认为"稻"的初始发音是苗语"na",壮侗语的"na"(稻田)是由苗语的"na"(稻)演化而来的。稻作文化特有的建筑样式"干栏"在词源上也源自苗语"ghangt lox"。由此综合判断,应该是长江中游的古苗人最早创造了稻作文化,...
关键词:稻作起源 族属 苗语“na” 壮侗语“na” 古日语“na” 苗语“ghangt lox” 古日语“冰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