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野

作品数:7被引量:11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耕作模式坡耕地天然降雨土壤水分分形维数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安徽农业科学》《水土保持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耕作模式对坡耕地土壤水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5
《农业工程学报》2018年第22期128-137,共10页邱野 王瑄 
东北半干旱地区主要农作物微灌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1303125)
为了探讨北方土石低山地区不同耕作模式对坡耕地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10°坡耕地大豆田为研究对象,监测了传统耕作(CT)、免耕(ZT)、免耕秸秆覆盖(NT)和横垄(CR)4种不同处理下0~100cm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测定...
关键词:土壤水分 作物 耕作 大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物理性质特征分析被引量:29
《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第2期123-126,共4页任婷婷 王瑄 孙雪彤 邱野 李德利 
辽宁省自然基金项目(201102193)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果树台田和花田6种典型地块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团聚体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从坡上到坡下逐渐增加,...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水分 土壤容重 颗粒组成 团粒分形维数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分形特征与粘粒含量的关系被引量:16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202-207,共6页任婷婷 王瑄 陈雯静 邱野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02193)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颗粒的影响,解决土壤形态和过程复杂等问题。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对辽宁省铁岭市泉河流域的坡耕地、果树台田、人工林地和天然次生林4种利用类型土壤粒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分形法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坡...
关键词:土壤颗粒 分形维数 粘粒含量 相关分析 
辽宁省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效果被引量:17
《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第1期27-30,共4页辛艳 王瑄 邱野 李德利 赵倩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02193);辽宁省教育厅项目(L2010496)
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研究传统耕作、免耕、免耕秸秆覆盖、横垄4种耕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其他3种耕作方式均能减少水土流失,产流量分别较之减少19.3%,27.1%,31.8%,泥沙量对应减少12.4%,2...
关键词:天然降雨 坡耕地 耕作模式 水土流失 养分流失 
坡耕地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流失特征研究被引量:1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346-350,共5页辛艳 王瑄 邱野 徐璐 刘宇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02193);辽宁省教育厅项目(L2010496)
为了确定辽宁省坡耕地在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流失的特征,采用6°坡耕地,选取大豆作为种植作物,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顺垄、横垄、免耕、免耕秸秆覆盖等耕作模式进行组合试验,观测分析降雨后氮、磷养分流失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回归分...
关键词:天然降雨 坡耕地 耕作模式 氮磷 养分流失规律 
不同耕作模式下坡耕地次降雨径流量及径流泥沙颗粒机械组成规律被引量:13
《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第2期62-65,共4页邱野 王瑄 李德利 王宇飞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110);辽宁省教育厅项目(L2010496)
为确定坡耕地在不同耕作模式下,次降雨坡面径流量及径流泥沙中土壤颗粒机械组成规律,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10°坡耕地,顺垄、横垄、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模式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试验小区的次降雨径流量顺序为裸地(LD)>顺垄...
关键词:径流量 土壤颗粒 免耕秸秆覆盖 横垄 
天然降雨条件下裸坡、植被坡的产流产沙过程分析被引量:5
《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35期21971-21974,共4页李德利 王瑄 邱野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2110);辽宁省教育厅项目(L20-10496)
[目的]分析天然降雨条件下,裸坡、植被坡的产沙产流特征。[方法]以10°、15°裸坡和植被坡为试验对象,分析了裸坡、植被坡在天然降雨条件下的产沙产流特征,以及裸坡与植被坡的降雨量与产沙量关系。[结果]裸坡与植被坡的产沙量、产流量...
关键词:天然降雨 产沙 产流 水土保持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