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宁

作品数:12被引量:10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威廉·詹姆斯《理想国》德性虚拟现实身心关系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江汉论坛》《学习与探索》《贵州社会科学》《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雅斯贝尔斯通达超越的哲学信仰路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韩宁 左剑虹 
雅斯贝尔斯认为在现时代的精神状况下,真正的基督教信仰所要表达的超越精神已然衰落,想要通过人格化上帝的信仰到达超越实质上是一件流于形式的事情,但基督教信仰的缺陷却可以通过哲学信仰予以弥补。因此,文章试图从对基督教信仰路径的...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 哲学信仰 世界哲学 密码理论 
论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宗教思想的一致性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年第3期17-21,共5页韩宁 原琳琦 
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宗教维度研究"(17YJC720009)之阶段性成果
前期维特根斯坦将宗教领域视为神秘之域,并将其归入"不可言说"的范畴,后期维特根斯坦将宗教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并认为宗教生活是最值得过的一种生活。对确定性的追求和对实践的重视成为理解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立场转变的关键点,从确定...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宗教信仰 不可言说 生活方式 
虚拟现实的身心关系解读——基于唐·伊德技术现象学的分析被引量:6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38-41,共4页韩宁 刘晓鹏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关于虚拟空间与身体关系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们。在虚拟空间中,人的"身心"究竟是相分离的还是一体的,引发了很多关于这一问题的学术争论。在技术现象学家唐·伊德身体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后可以得...
关键词:虚拟现实 技术现象学 身心关系 
德性的理性基础——对《理想国》德性论的一种阐释被引量:1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10期13-18,共6页韩宁 刘靖波 
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610108040)之成果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德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关于德性的讨论同时也是关于"人应该如何生活"的探讨贯穿了全书。文章在理清"德性"一词语境含义的基础上,对柏拉图在美德体系和"善"两个层面上的德性理论进行了梳理分析,论证了理性在其中...
关键词:《理想国》 德性 理性 美德体系  
《理想国》中的德性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6期4-9,共6页韩宁 高继鑫 
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610108040)之成果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表述的德性概念并非纯粹的心灵品质,还具有实践、知识、功能三大特征。这些特征都严格依靠以数学、天文学知识为预备,以辩证法为核心的理性作为其基础。鉴于《理想国》中暴露了奠基理性之上的理想政治困境,可以得...
关键词:《理想国》 德性 理性 柏拉图 
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现象学:从德国到法国
《理论学刊》2016年第5期93-97,共5页韩宁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课堂教学的教育现象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H-1311)的阶段性成果
胡塞尔的"回到事情本身"以及对现象的专注启发了一批哲学家,这些哲学家并没有成为某种"胡塞尔主义"哲学流派的一员,而是从不同的哲学立场或哲学旨趣出发对"事情本身"作出了不同的理解,使现象学超出了胡塞尔为认识论批判而建构的"意识哲...
关键词:现象学 生活世界 悬搁 形式显现 
胡塞尔对被动发生的视域化外感知的现象学描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1期51-55,共5页韩宁 闫玉君 
山西省教育规划课题"高校课堂教学的教育现象学研究与实践"(GH-1311)之研究成果
胡塞尔认为传统外感知理论的界定是基于"心灵"与"物质"二分这一偏见基础上的,因而未能揭示外感知本身。他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回到外感知本身,描述了外感知的视域结构:动感、滞留—原印象—前摄的时间结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原初综合...
关键词:胡塞尔 外感知 现象学还原 视域 
宗教与科学的融合:论詹姆斯关于“宗教科学”的建立
《江汉论坛》2014年第11期69-73,共5页韩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实用主义复兴中的杜威实用社会知识论研究"(10YJC720022);山西大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博士专项项目"威廉.詹姆斯的宗教哲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在科学时代寻求信仰理解的可能性,是威廉·詹姆斯哲学思考的主要目的。为了实现宗教与科学的融合,詹姆斯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在对大量个人神秘的宗教体验进行考察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一门"宗教科学",即以心理学所公认的"潜意识的自我...
关键词:詹姆斯 宗教科学 宗教经验 潜意识的自我 
詹姆斯的宗教观解析
《思想战线》2013年第6期125-130,共6页韩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实用主义复兴中的杜威实用社会知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10YJC720022);山西大学博士科研基金"威廉詹姆斯的宗教哲学研究"阶段性成果
宗教是理解詹姆斯思想的出发点,其宗教关怀源自父亲老亨利的影响以及个人的精神危机经历,他通过对科学万能论的驳斥,强调了人有宗教上的需求,并提出其宗教观。詹姆斯的宗教观既不是自然宗教也不是传统的宗教观,他是从现实出发来考察宗教...
关键词:詹姆斯 宗教关怀 宗教需求 科学 
论威廉·詹姆斯的实用真理观被引量:2
《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16-19,共4页韩宁 
教育部课题青年项目"当代美国实用主义复兴中的杜威实用社会知识论研究"(10YJC720022);山西大学博士科研基金"威廉詹姆斯的宗教哲学研究"
詹姆斯在传统符合论真理观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符合"和"实在",提出其具有人本主义色彩和发生学意义上的实用真理观,不仅为了克服传统二元论的对立,更在于为宗教信仰提供一种可以将其划为真理范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詹姆斯 实用真理 二元论 宗教信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