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飞

作品数:9被引量:6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青藏高原多环芳烃荷载全氟烷基更多>>
发文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中国环境科学》《冰川冻土》《生态毒理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青藏高原江河流域大气环境质量研究进展
《地球环境学报》2024年第3期381-401,共21页贺玉琴 安宝晟 李久乐 王传飞 王忠彦 王伟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312);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208);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XZ202301ZY0022G)。
青藏高原江河流域大气环境质量与人类命运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密切相关,其质量水平与变化规律备受关注,但缺乏完整系统的研究。阐述当前大气环境质量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总结青藏高原江河流域大气环境监测现状,综述青藏高原及其主要江...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 青藏高原 江河流域 观测 模拟 评价 
拉萨河流域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2
《生态学杂志》2024年第6期1728-1737,共10页张晓黎 孙向阳 安宝晟 李素艳 李久乐 王传飞 高小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271312);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XZ202301ZY0022G)资助。
拉萨河流域是西藏农业资源最集中、环境承载压力最大的地区。区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能够反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壤生态及环境脆弱特征。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拉萨河流域天然灌木林、稀疏灌木林、人工灌木...
关键词:拉萨河流域 生态系统类型 微生物群落特征 高通量测序 环境因子 
多年冻土退化下碳、氮和污染物循环研究进展被引量:8
《冰川冻土》2021年第5期1365-1382,共18页王蓝翔 董慧科 龚平 王传飞 吴晓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7359,41941015);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吴晓东)资助。
多年冻土储存了大量的有机碳、氮素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汞等污染物。全球变暖背景下,目前全球大部分的多年冻土都处于退化状态。多年冻土区土壤温度升高、多年冻土层解冻后,土壤温度水分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进...
关键词:多年冻土 热喀斯特   污染物 迁移转化 
利用树木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综述被引量: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8年第6期794-805,共12页王晓艳 王小萍 王传飞 龚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480;4170108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具有半挥发性、持久性和高毒性的化合物,因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而受到极大关注。树木已被证实是POPs的主要储库之一,树叶、树皮和树轮等是POPs良好的被动采样器,能够较精确地反映出POPs大范围、...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树叶 树皮 树轮 吸附过程 影响机制 时空分布 树皮-大气分配系数 
拉萨河全氟化合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5
《中国环境科学》2018年第11期4298-4306,共9页孙殿超 龚平 王小萍 王传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1480).
对拉萨河27个采样点、拉萨污水处理厂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进行水样的采集,并用双三元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GLC-MS/MS)首次对水样中的17种全氟化合物(PFAS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FASs在拉萨普遍存在,拉萨河表层水中平均Σ13PFAS...
关键词:全氟烷基酸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空间分布 季节变异 物质荷载 
水体微量有机物被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环境化学》2018年第8期1831-1841,共11页陈梦珂 王传飞 龚平 任娇 王小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480;41701083)资助~~
被动采样技术是一种待测物自发地由环境向采样器传输的采样方法,相对传统采样方法其装置小、成本低、检出限低,获得的监测结果为一段时间内的环境平均水平.该技术在水环境微量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中具有极大优势,随水体中新型污染物的不断...
关键词:被动采样技术 水环境 微量有机污染物 新型污染物 
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模拟被引量:7
《生态毒理学报》2017年第3期170-179,共10页任娇 王小萍 王传飞 龚平 姚檀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22010,41671480);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CAS2011067)
南亚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可随大气传输到青藏高原,然而POPs在高原多介质间的迁移与分配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三级逸度模型对4种POPs(六六六α-HCH,滴滴涕p,p'-DDT,菲Phe和苯并芘Ba P)在纳木错流域的迁移与归趋进行了模拟。结...
关键词:青藏高原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多介质逸度模型 迁移 归趋 
西藏农田土和农作物中多氯联苯的分布、环境行为和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7
《生态毒理学报》2016年第2期339-346,共8页王传飞 龚平 王小萍 姚檀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22010;41571463)
南亚排放的多氯联苯类污染物(PCBs)可随大气传输到西藏南部,并沉降到农田等区域。农田中的PCBs能够经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目前尚无西藏农田PCBs环境过程和农作物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同步采集西藏...
关键词:多氯联苯 西藏 空间分布特征 逸度模型 健康风险 
植被富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7
《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第10期1555-1566,共12页王传飞 王小萍 龚平 姚檀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22010;41071321;41201489)
植被富集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途径有多种,其中以植物叶片富集大气POPs为主要的途径。因此,植被(地衣、苔藓、草地、松针和树皮)被广泛用作被动采样器,以动态地监测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大气POPs的污染水平与特征。大气—植...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植被 气体交换 被动采样器 生物富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