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戈

作品数:9被引量:2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爱国高校青年奋斗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人民论坛》《科学与无神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北京教育(德育)》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乡村文化振兴视角下农村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生成逻辑被引量:3
《科学与无神论》2019年第6期50-53,共4页张戈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无神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石,它在本质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站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视角下,农村无神论宣传教育既是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的历史任务,也是树立农民...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 无神论 宣传教育 
自力更生:新中国70年发展的根本基点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11期17-20,共4页左鹏 张戈 
自力更生是新中国70年发展的根本基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中华民族切实拥有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安稳地站在了世界舞台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对外开放,中华民族...
关键词:新中国70年 自力更生 自主创新 
勇于进行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被引量:4
《红旗文稿》2019年第19期17-18,共2页左鹏 张戈 
“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新时代伟大斗争对中青年干部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
关键词:历史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斗争精神 中青年干部 党员干部 重要思想 历史境遇 习近平 
新时代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的实践逻辑被引量:7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17期84-86,共3页张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问题应对策略研究”(18YJC710027)的阶段性成果
践行爱国奋斗精神是高校青年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新时代”的时代使命。高校青年知识分子首先要明确爱国奋斗的实践方向,秉承家国情怀,将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统一起来,增强对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自...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青年知识分子 爱国奋斗 实践逻辑 
为基层减负做好“加减乘除”被引量:5
《人民论坛》2019年第24期28-29,共2页张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问题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YJC710027)阶段性成果
基层减负可采用“加减乘除”的务实举措来实现。做好关怀基层的“加法”,为干部引路搭桥排忧解难;做好文山会海的“减法”,提高工作效率;做好鼓励实干的“乘法”,完善考核评价推动提质增效;做好追责问责的“除法”,破除束缚干部担当作...
关键词:基层减负 干部担当 
新时代青年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三重维度被引量:4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2-16,共5页张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YJC710027)
新时代青年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指示精神的应有之义。为此,可以从情感、信念和实践三重维度,引导新时代青年培养热忱自信的爱国之情,自觉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砥砺志存高远的报国之志,将报国与实...
关键词:新时代 青年 爱国奋斗精神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科学与无神论》2019年第2期17-21,共5页张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与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研究"(项目批准号:14BKS114)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宣传教育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自然科学基本常识的普及取代不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上的作用,一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是应该加强作为其基础的无神论教育。科学澄清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宣传教育 宗教信仰自由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教学中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北京教育(德育)》2017年第10期59-62,共4页张戈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教学的基石,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高校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中,对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宗教问题的基本特性,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等进行深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群体价值冲突被引量:6
《当代青年研究》2016年第1期51-55,共5页张戈 刘建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传播及其政府治理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XW03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JC710054
大学生是在网络社会崛起中成长起来的特殊群体,在他们身上烙印着网络亚文化的消遣性、叛逆性、非主流性和不确定性等文化特征。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群体特征对于塑造大学生的现代生活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造成了大学生个人主义与集体...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亚文化 群体特征 价值冲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