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芳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雷雨》话剧演员话剧舞台行动蘩漪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大众文艺(学术版)》《南大戏剧论丛》《电影评介》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左翼电影运动之小引:孙师毅先锋电影观及其理论考辨(1926~1932)
《文化研究》2021年第4期86-98,共13页苗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电影文学资料发掘、整理与资源库建设”(项目编号:18ZDA262)的阶段性成果。
1926年孙师毅将马克思的阶级论与唯物论引入电影界,主张电影编剧为底层无产阶级呐喊,申明历史更迭的必然性,树立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创作观念。1931~1932年,孙师毅汲取了列宁的著名论点,即“在我们一切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电影”,以本名与...
关键词:孙师毅 柯灵 左翼电影运动 早期电影理论 文化领导权 
新剧哺养与家国幻想:郑正秋新剧改编电影实践及动因考
《南大戏剧论丛》2021年第1期133-142,共10页苗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电影文学资料发掘、整理与资源库建设”(批准号:18ZDA2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郑正秋新剧改编电影是其电影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电影改编是建立在新剧哺养基础上,经由小说文本“先剧后影”的改编和以新剧文本为素材的改编两种路径,运用“局部抽取”“取其筋骨”“忠于改编新剧”与“重造故事”等改编方法实现...
关键词:郑正秋 新剧 电影改编 动因 
“影”与“情”的共振: 清明档电影的优化逻辑
《电影文学》2020年第22期52-57,共6页苗芳 
清明档电影因受众分析与档期定位的匮乏,长期表现疲软。情感社会学为本文提供了集体情感、集体记忆与情感能量传递的研究视角,对清明节中情感文化源存在的基础、受众观影的情感诉求及类型电影的匹配进行分析,细化受众对电影中审美现代...
关键词:档期 情感社会学 消费文化 类型电影 审美现代性 
论戏曲表演、话剧表演中“体验”与“表现”的关系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47-50,共4页苗芳 
表演艺术中关于“体验派”和“表现派”的争论近两百年,其理论焦点无疑在“体验”“表现”的关系与侧重各有不同。戏曲表演与话剧表演亦然如此。戏曲表演借助“体验”完成高度程式化的“表现”,具有观赏性、抒情性、写意性的艺术特质;...
关键词:观赏性 脚色制 戏曲表演 话剧表演 
男权话语下的犬儒理性建构:《狗十三》映射出的社会症候被引量:2
《电影评介》2019年第12期18-21,共4页苗芳 
曹保平在中国电影导演谱系中,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电影《狗十三》中,他变换传统“曹保平式”强烈的戏剧冲突与叙事节奏,代以相对温吞、内敛地线性叙事掀开中国式教育的最后一层遮羞布,切入小人物个体生活,深井式勘探表层溃败的社会...
关键词:曹保平 叙事节奏 男权话语 戏剧冲突 线性叙事 电影导演 症候 小人物 
中国现代独幕剧30年初探(1919年-1949年)——以剧本作品的思想观念流变为主线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9年第1期89-96,108,共9页苗芳 
独幕剧是话剧中一个分支,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独幕剧擅长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展示一个事件的突转,人物命运的激变、情感态度的反差。中国独幕剧在1919年至1949年的30年,根据不同剧本作品中思想观念的流变,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19-1929年,...
关键词:独幕剧30年 思想观念 多元并存 
浅谈话剧演员心理节奏与舞台行动的结合技巧——以话剧《雷雨》中蘩漪为例被引量:6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年第8期174-174,共1页苗芳 
在话剧表演中,演员需要较好的将心理节奏与舞台行动结合起来,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人物的塑造。而话剧《雷雨》中的蘩漪一角拥有丰富的内心变化,因此本文以该人物的塑造为例,对话剧演员心理节奏与舞台行动的结合技巧展开了探讨,从而为关注...
关键词:话剧演员 心理节奏 舞台行动 结合技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