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作品数:9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本体论人性自然力视界生态生产力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生态本体论诠释
《宜宾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81-89,108,共10页徐磊 
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马克思哲学生态本体论思想研究”(KYCX19_0704)。
社会的发展凸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近代之后,随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增加,“生态”变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本体论指事事的出发点或者对本源的追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不断丰富演变。我们如果结合传统的本体论方法将...
关键词:生态 本体论 诠释 
习近平“两山论”再探:生态生产力的新视界被引量:18
《广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18-22,共5页徐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创新与中国行动方案”(18VSJ014);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马克思哲学生态本体论思想研究”(KYCX19_0704)
“绿水青山”是自然所提供的自然力,它是对人生存的基本支持;“金山银山”则是人对自然力加工后的社会生产力,意味着自然对人之本质力量的确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是说自然力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内在的关联,这为两者的辩证统一提...
关键词:习近平 “两山论” 自然力 社会生产力 生态生产力 
论和谐共生本体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的合理复归被引量: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年第2期125-129,共5页徐磊 曹孟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创新与中国行动方案"(18VSJ014)
本体论是关于存在的学说,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的指导,在本体论的视域下,人之存在找到了自我定位,即是说认识世界的理论理性与道德自律的实践理性作用于人之行为活动。然而,在历史上,本体论的建构往往是不合理的,如古希腊自然本体论人屈从...
关键词:和谐共生 本体论 理论与实践 复归 
美好生活的绿色承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引量:6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18-124,共7页徐磊 曹孟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创新与中国行动方案"(18VSJ014)
不管是何种发展观都内在地隐含着让人民共享幸福生活的意蕴,人民幸福与否是对社会发展观优劣的衡量尺度。而幸福生活必然是精神与物质辩证统一的生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但是,现代社会重视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把幸福生活狭隘地理...
关键词:幸福生活 美好生活 和谐共生 发展承诺 
生态危机与人性危机:杜威人性论的反思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91-96,共6页徐磊 
生态危机是人性危机,即人以自我为中心肆意宣泄欲望,无视自然,这是人性与兽性的混淆。尤其在启蒙以后,对人之欲望宣泄的鼓舞,致使人对破坏自然的习惯养成,产生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生态危机随之爆发。然而,人之本性与自然共生互动,人在...
关键词:生态危机 人性危机 杜威 人性 
论自然的科学真理与哲学真理的辩证统一被引量:2
《河北学刊》2018年第5期24-29,共6页曹孟勤 徐磊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对自然的身份认定与责任担当研究》(16AZX021)
对自然而言有两种基本真理,一是科学真理,另一是哲学真理,二者的辩证统一才是对自然的完整真理。现代自然科学尽管发展出关于自然各个领域的许多实证真理,但由于其抛弃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对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变得越来越盲目。近现代哲...
关键词:自然 科学真理 哲学真理 辩证统一 
试论生态资本何以可能--基于习近平"两山论"的视阈被引量:8
《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10期1-5,共5页徐磊 曹孟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创新与中国行动方案"(18VSJ014)。
生态资本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资本,内在地拥有资本增值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是主体对资本合理应用后所带来的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合时合势,是人及其社会发展所必需,是人与自然互动发展的必然,是对生态资本的合理...
关键词:习近平 绿水青山 金山银山 两山论 生态资本 善恶 
杜威哲学概述:动态思考的新视野
《宜宾学院学报》2018年第8期25-31,共7页徐磊 
杜威哲学重在研究人之本性,其思想内涵超越二元分裂的理路,欲以动态实践的方式介入人性的建构。在杜威看来,人性动态不居,可以反复塑造。虽然人性的先天需求基质稳定不变,但是后天的形式却是可变的,也就是指人在动态的行为中不断作出趋...
关键词:人性与行为 动态思考 道德 
生态哲学的时代价值及其新范式——评《生态哲学:新时代的时代精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26-134,共9页徐磊 
生态哲学研究在我国最初是译介,主要追随外国学者的思想历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学者逐步走上了生态哲学研究的国际舞台,开始表达自己的较为成熟的学术观点,为生态哲学发展做出中国学人的贡献。中国学人早就呼吁生态哲学的本土...
关键词:生态哲学思想 时代精神 中国学术界 哲学研究 外国学者 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 学术观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