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刊名=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吴梅与《西厢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105-111,共7页蒋星煜 
在五四前后,对中国古典戏曲遗产作出全面而正确的评价很不容易,吴梅是第一位学术权威.他不仅充分肯定了《西厢记》文学语言的优美,框架结构的煞费匠心,同时从曲律(音乐)方面发现《西厢记》也是完美的.可谓有胆有识.他尖锐地批评了金圣...
关键词:《西厢记》 吴梅 金圣叹 
法官道德与司法公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年第z1期207-209,共3页王泽红 
  一、加强法官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是这道防线的守门人.这理所当然要求法官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   ……
论范仲淹的法律思想被引量: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99-102,共4页皇甫志新 
范仲淹在立法思想上强调修德省刑、以德化民和精审号令,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法令要尽速颁行,对有碍于惠民、养民、顺民原则的苛刻之法和烦而无信的法令要变革。范仲淹在司法思想上特别强调明慎刑赏、赏罚惟一,在对用法征滥之弊尖锐批...
关键词:范仲淹 法律 思想 
论明清吴地儒士的商业意识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120-124,共5页许周鹣 
明清时期,吴地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吴地儒士自觉地认向商业意识,追求经济效益,促进了吴地文化市场的繁荣。在德士商业意识的促动下,吴地形成了注重个人进取、讲求经济实利的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浪漫、洒脱、灵活的区域新德风。
关键词:明清 吴地儒士 商业意识 经济效益 
“科技兴县”与科技副县长的选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39-42,38,共5页张才君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科技、教育兴农的发...
关键词:科技致富 依靠科技进步 农业现代化 科学技术 农业科技发展 基础建设 科技意识 乡镇企业 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 
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吴大学被引量:3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8年第4期52-56,共5页杨恒源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八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在抗战初期即沦陷的江南地区人民首当其冲,他们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关系民族存亡的拚死搏斗,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东吴大学的师生,同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他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关键词:东吴大学 培育人才 教授 教会学校 校长 书院 抗战期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时期 迁校 
“谢从陶出”刍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77-77,共1页皋于厚 
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晋宋之际的大诗人,文学史上历来“陶谢”并称。陶比谢长二十岁,早谢六年而卒。在现存的资料中,无法找到任何有关陶,谢交往的记载,但是,从陶、谢两人各自的经历和交游来看,他们彼此之间有相互了解的可能。理由如下: 其...
关键词:晋宋之际 陶渊明 谢灵运 庐山 江州刺史 文学史 刍议 颜延之 交往 十三年 
鲁迅接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的根据与发展过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74-76,共3页沈露儒 
本文结合鲁迅的文章和经历,历数了鲁迅接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的客观根据,并分析了鲁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体悟及其态度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鲁迅对西方这位文化巨人有着深刻、持久的思想共鸣和心灵感应以及高度的内在默契性。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 鲁迅 事实关系 
詹姆逊的文类批评观探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67-69,共3页杜明业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詹姆逊的文学形式批评研究"(项目编号:CX08B-025R)的阶段性成果
詹姆逊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和文化批评家。作为建构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的一种尝试,他对当代西方文类批评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思考,肯定文类批评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地位,探讨了文类演进历史中的"形式的积淀"...
关键词:詹姆逊 文学形式 文类批评 
创业企业家的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苏州高新企业调研数据为例被引量: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127-134,共8页张东驰 罗教讲 张晓楠 
随着国内大量科技创业园的建设,区域集聚条件下的创业企业逐渐增多,但对于产业集群内创业者社会网络的研究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以苏州工业园区460名创业企业家为样本,探讨集聚条件下企业家社会网络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关键词:社会网络 创新绩效 企业家 创业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