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无韵之离骚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史家绝唱,离骚”--论《史记》整本书阅读被引量:1
《中学语文》2020年第8期62-65,共4页何伟 
一、"微言大义"看《史记》夫《春秋》,上明三王道,下辨人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善善恶恶 史家绝唱 《史记》 《春秋》 微言大义 离骚 
被拔高的作家和被贬低的史书——《史记》性质的再探索被引量:1
《书城》2021年第6期5-16,共12页陈正宏 
讲读《史记》多年,一直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就是从鲁迅的那一句名言"史家绝唱,离骚"引申的,众口一词《史记》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的说法,从逻辑上细想,有一个非常大的悖论:如果《史记》是一部非常厉害的文学名著,那么司马迁...
关键词:文学名著 《史记》 史学性 史家绝唱 真实性 离骚 文学性 了不起 
司马迁史学理念与兰台精神的融合传承
《陕西档案》2025年第1期43-44,共2页张晓敏 
一、司马迁与兰台:历史光与职业魂的契合 司马迁,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作为西汉时期的伟大史学家,其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倾注毕生心血于《史记》的创作,被鲁迅誉为“史家绝唱,离骚”,这部鸿篇巨制以其宏大...
关键词:中国古代历史 陕西省韩城市 兰台 史家绝唱 毕生心血 《史记》 西汉时期 离骚 
问题不大
《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2024年第5期58-59,共2页
刘叶欣问:《史记》被誉为“史家绝唱,离骚”,但在各类通史读本和兴趣科普盛行的当下,巨著《史记》具有一定的阅读门槛,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怎样认识《史记》的阅读价值?苏杨文静(西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先秦方向硕士研究生)答:《...
关键词: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 古代文学 荆轲刺秦 《史记》 史家绝唱 故事性 离骚 
走近《史记》中的历史人物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1年第26期14-15,共2页孙顺太 
《史记》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创作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创的纪传体写史方法被后世所继承,鲁迅称赞其为"史家绝唱,离骚"。翻开这本记载了3000多年历史的《史记》,我...
关键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纪传体通史 《史记》 史家绝唱 离骚 西汉时期 鲁迅 司马迁 
追光者
《新读写》2021年第2期52-53,共2页张子一 李志国(指导) 
生命中每一个闪耀夺目、光彩照人的瞬间,背后都承载着数个在黑暗中奋斗的日日夜夜。相比于在人前光芒万丈,背后那些不发光的时候却来的更为重要。正所谓"不积跬步以至千里,不积小流以成江海",人须得厚积方能薄发。每当我们翻开《...
关键词:在黑暗中 千古流芳 史家绝唱 不积跬步 《史记》 离骚 司马迁 光彩照人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三期《史记》——“史家绝唱,离骚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4年第1期91-93,共3页孙全鹏 祝振全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三期《史记》中,司马迁子承父志著《史记》,腐刑后依然发愤著书,终成“史家绝唱,离骚”。这种“究天人际,通古今变,成一家言”的信史精神,引发我们深深的...
关键词:发愤著书 史家绝唱 成一家 究天人 《史记》 通古今 个人信息 离骚 
简述司马迁的生平对写作《史记》的影响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第3期227-227,共1页秦方坤 
司马迁出生史学世家,少年得志,官至太史令,后因直言获罪,身受宫刑,沦为牢囚;但正当他处于人生的最低谷时,却完成了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史书撰写典范”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的辉煌铸就,显...
关键词:家父遗愿 直言获罪 史家绝唱 离骚 
奋斗
《成长》2021年第1期191-191,共1页王恭宇 
奋斗是火,点燃熄灭的灯;奋斗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奋斗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奋斗是一种发奋图强的力量,像炼金的岩浆,滚烫滚烫,让我们重拾乘风破浪的豪情与勇气,不屈地与命运抗争。唯有奋斗,方能铸就灿烂与辉煌的未来。奋斗,可以改变个人...
关键词:命运抗争 史家绝唱 身陷囹圄 秉笔直书 离骚 不隐恶 奋斗 
史家绝唱,离骚——浅谈《史记》的艺术成就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年第6期136-136,共1页周松英 
本文从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绝唱.离骚”出发,浅述了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西汉时代出现的一部伟大的巨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著作一,充分肯定了它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 史家绝唱 离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