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杂交中稻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杂交中稻源库比对籽粒充实的影响及其高产组合的源库特征被引量:27
《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第2期265-271,共7页徐富贤 熊洪 ZHU Yong-chuan 朱永川 王贵雄 
四川省青年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技术研究专项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省泸州市科技攻关项目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稀植高氮与密植中氮两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籽粒充实度与源库结构关系.结果表明,源库比是影响籽粒充实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影响中、下部籽粒,对上部籽粒影响极小.反映籽粒充实特征的结实率、充实率和充实指...
关键词:结实率 源库特征 籽粒充实度 杂交中稻 高产 有效穗 稀植 组合 取值范围 指数 
《湖北农业科学》2008年分类索引
《湖北农业科学》2008年第12期I0002-I0007,共6页
关键词:杂交中稻 农业科学 湖北 分类索引 
四川盆地东南部杂交中稻抗高温伏旱影响的对策被引量:5
《中国稻米》2009年第4期42-43,共2页徐富贤 熊洪 李经勇 朱永川 张林 郭晓艺 刘茂 
西南水稻创新体系建设;粮食科技丰产工程(2006BAD02A0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06GB2F000256)
四川盆地东南部现有高温伏旱区稻田146.7万hm2,杂交中稻抽穗至成熟受高温危害严重,造成籽粒充实度差、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整精米率和结实率降低。为此,笔者提出了搞好稻田抗旱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抽穗开花期耐高温良种、利用旱育...
关键词:杂交中稻 高温伏旱 四川 
杂交中稻发根力与抽穗开花期抗旱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1
《作物学报》2003年第2期188-193,共6页徐富贤 郑家奎 朱永川 丁国祥 王贵雄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 ( 2 0 0 0 2 6 );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资助项目 ( 1999-1)
以 2 3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中稻发根力与抽穗开花期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4叶期和分蘖盛期及以前发生的根为下层根 ,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下 10~ 30 cm区域 ,当稻田受旱时 ,该区域的土壤含水量相对比土壤表层下 10 cm以...
关键词:杂交中稻 发根力 抽穗开花期 抗旱性 
三系杂交中稻长优72
《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第16期3563-3563,共1页
品种来源:中南民族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长丰A与恢复系R01-7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2007。
关键词:杂交中稻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三系 中南民族大学 品种来源 水稻研究所 农业科学院 恢复系 
中日联合开展抗高温杂交稻研究
《农业科技通讯》2006年第8期59-59,共1页
关键词:抗高温 合作研究项目 杂交 长江流域 杂交中稻 江汉平原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杂交水稻 水稻生产 
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泸香优1256”制种技术
《福建农业科技》2006年第3期5-6,共2页饶溶晖 
关键词:高产制种技术 优质稻品种 杂交中稻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南平市农科所 品比试验 福建省 配组选育 生产试验 新组合 
安徽省200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组合)(上)
《中国稻米》2008年第2期12-12,23,37,共3页王安东 
关键词:水稻 新品种(组合) 杂交中稻 籼型三系 
怎样预防盛夏高温对杂交中稻结实率的为害?
《科学种养》2010年第6期13-13,共1页鲁运江 
杂交中稻抽穗扬花期遇到盛夏35~40℃的高温,特别遇到38~40℃的极端最高气温时,其结实率一般只在40%.65%,严重的田块只有20%~30%。现将其成灾原因及避灾对策介绍如下:
关键词:杂交中稻 结实率 高温 盛夏 为害 预防 抽穗扬花期 最高气温 
四川盆区杂交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气候生态规律与模型研究被引量:10
《西南农业学报》1999年第3期21-25,共5页彭国照 
利用杂交中稻田间试验等资料, 深入地分析了影响四川盆区杂交中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关键时期和作用规律, 按穗型、粒型分类建立了杂交中稻生育期、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气候生态模型, 在四川盆区杂交中...
关键词:四川盆地 杂交中稻 生长发育 气候生态 中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