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传播中的声音世界——论抗战时期徐旭生通俗文艺实践的价值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石天强[1] 

机构地区:[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  处:《文化与诗学》2021年第2期236-248,共13页Culture and Poetics

摘  要:徐旭生是抗战时期较早对民间文艺文本进行详细解读的学者,他以“地方性”概念为核心,梳理民间文艺、通俗文艺还有新文艺之间的复杂关系。“地方性”不仅成为民间文艺的基本特征,也是通俗文艺未能完全吸取、新文艺不具备的特征。但徐旭生未能抓住民间文艺传播中的说—听特征,反而将其纳入到了写—读系统中的通俗文艺和新文艺的秩序中,并在艺术特征、传播主体和艺术功能等问题上产生了混乱。当然,这无损于徐旭生在通俗文艺宣传中所作出的不俗贡献。

关 键 词:地方性 声音 写—读 说—听 

分 类 号:I207.7[文学—中国文学] J0[艺术—艺术理论] K26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