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9
出 处:《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20期0139-0141,共3页Novel Monthly
基 金:本论文是四川省国别与区域重点研究基地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课题“澳大利亚殖民地时期文学中的生态意识探源”(项目编号szjj2016-108)和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XZD1907-09)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金岳霖提出“译意”和“译味”二元对立,陈大亮在分析该二分法的优劣基础上,增加了“译境说”,将文学翻译由译味发展到“译境”,形成了文学翻译的三种境界,即译意、译味、译境。并且陈大亮根据刘勰的“三文”,发展出“译味”的三特征,即音乐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遵循了新格律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两个“三美”间有着内在联系。本文将从“译味”的角度出发,对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两个英译版进行解读与分析,旨在说明译味在诗歌英译中的应用。
关 键 词:《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译味 音乐美 形象美 情感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