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思齐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71
出 处:《海外文摘》2021年第22期31-33,共3页Overseas Digest
摘 要:翻译是一种复杂的文化行为,它不仅涉及语言,还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多方面因素,其社会属性明显,因此政治意识形态与翻译密不可分。它不仅影响着译者对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对翻译研究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从政治意识形态这一层面入手研究中国翻译史十分必要。中国的翻译史据考证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纵观其发展阶段,中国总共经历了四次翻译高潮:东汉末年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西方翻译和文学翻译以及现当代翻译。政治意识形态对翻译家的翻译思想及目的,翻译选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对翻译活动同样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