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南校区 [2]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
出 处:《长城》2010年第2期190-191,共2页The Great Wall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虽然只是短短的10年之差,但审美活动却发生了重大变异。80年代审美活动主要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场域,在艺术作品中,人们用心灵去体验高尚的灵魂,在体验中升华自己的精神。艺术家们关注人民、国家的命运,其作品中“讲述关于一个人和个人经验的故事时,最终包含了对整个集体本身经验的艰难叙述”。而在90年代的审美活动中,审美阈限已经突破传统的艺术范畴,走向更为广阔的日常生活,精美的日用品、广告、时装等都成为审美对象。审美活动中,更多的不再是灵魂的提升,而是感官的直接接受,是对于世俗生活的关注,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世俗化的取向。一、生活与审美的同一化:变异中的审美新风格20世纪80年代,审美活动高于日常活动,具有神圣性、神秘性。而90年代,审美活动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艺术领域,逐渐地与日常生活同步化、同一化,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日常用品的审美化。80年代审美活动多限于传统的艺术领域,强调审美活动的无功利性。作为审美对象,艺术是一种高高地悬浮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它在理想的意义上为人类枯涩的生活增添亮色,为人的精神超越提供通途。马尔库塞曾说:“艺术和艺术人物的纯洁人性所表现出的统一体是非实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8